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十六大鄧小平把江澤民逼入絕境
 
作者:胡平
 
【人民報消息】預計今秋召開的中共十六大之所以引人矚目,因爲它關係到最高權力的交接。

不過,從以往的經驗看,黨代會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會前的幕後鬥爭。從四九年到今天,中共召開過八次全黨代表大會(從八大到十五大),在這段期間至少發生過八次重大的黨內權力鬥爭(高崗饒漱石、彭德懷、劉少奇、林彪、四人幫、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可有一次內鬥是在黨代會上發生和解決的嗎?一次也沒有。

由於共產黨的高度集權與高度封閉,局外人,包括黨內絕大多數幹部和普通黨員,幾乎不可能觀察到高層內鬥的進展過程。情況往往是這樣的:當他們在斗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等我們知道的時候他們已經鬥完了。

然而,十六大前的這場內鬥卻與衆不同,因爲我們可以發現大量的蛛絲馬跡。事實上,原先的權力佈局本身就埋下了內鬥的根苗。在這裏,首當其衝的問題是江澤民怎麼辦?擺在江澤民面前的選擇無非三種:退,不退,半退。江澤民到底會選擇哪一種?直到今天他都沒有作出明確表態(其實,不表態也就是一種表態)。說來也是,對江澤民而言,這三種選擇都不會輕鬆。

先說退。這裏所說的退,當然是全退,不但讓出國家主席,而且還讓出總書記,讓出軍委主席。照說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可是江澤民本人願意嗎?專制權力比鴉片還厲害,吸食鴉片上了癮,要戒掉談何容易。更重要的是江澤民還有顧慮,有擔憂,他怕接班人對他清算。胡錦濤的權力既然是鄧小平給的,不是江澤民給的,胡錦濤憑什麼要對你江澤民感恩戴德?人一走,茶就涼。江澤民在位期間幹下過很多壞事蠢事,有些事即便站在維護共產黨統治的角度上也是惡劣的或愚蠢的,胡錦濤何苦要替江澤民背黑鍋,使自己永遠處於江澤民的陰影之下?想到這種可能性,江澤民怎麼敢放手交出全部權力?

可是,對江澤民來說,退很難,不退也很難。不退,就意味著向鄧小平的權威公開挑戰,向既定的接班格局公開挑戰。江澤民若不肯退,明顯是對胡錦濤不放心,明顯是不願意把大權交到胡錦濤手裏,因此接下來江澤民勢必還要進一步打壓胡錦濤,廢掉胡錦濤。胡錦濤不會看不到這一點。那麼,胡錦濤甘心束手就擒,坐以待斃嗎?如果江澤民堅持不退,堅持留任總書記留任軍委主席,公然破壞先前連他也認可的黨內共識,會不會引發衆怒,到頭來賠了夫人又折兵呢?

第三種選擇是半退。如果江澤民讓出國家主席和總書記,但保留軍委主席,情況又會如何呢?這第三種選擇也許更糟糕。首先,這會在中共內部引起很大的混亂,這就造成了兩個核心,下面的人到底聽誰的呢?專制政權講究的是天無二日,只能有一個核心,不能有兩個核心;有兩個核心必然要互相爭鬥,一個吃掉另一個。有人說江澤民選擇半退是爲了接班順利,大局穩定,老同志傳幫帶,把新同志扶上馬送一程。這話沒人會信。胡錦濤也是快六十歲的人了,在接班人位置上見習了差不多有十年,哪裏還需要再傳幫帶?半退就是不想退,是垂簾聽政,是對胡錦濤不放心,因此接下來還是要把胡錦濤這個核心廢掉,換上江澤民自己屬意的人選。這樣看來,江澤民若是選擇半退,只會導致上層權力鬥爭的白熱化。

雙核心之爭是權力之爭,不是路線之爭。所以,你很難指望會象當年鄧小平與華國鋒的那場鬥爭,有誰會公開提出一種類似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正面主張以爭取人心。另外在這次內鬥中,除了很少一批人外,絕大多數黨員和幹部也沒有比較明確的派別認同,不關心鬥爭結果--何況他們也沒有參與的正當方式。這就決定了這場內鬥更不透明,更撲朔迷離,而且,其結果更不確定。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3/17/1973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