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來自中國大陸的經濟挑戰言過其實
 
【人民報消息】中央社/巴黎三十一日電,全球半數以上的國家均爲中國大陸經濟上的成就所迷惑,巴黎國際前鋒論壇報認爲,來自中國大陸的經濟挑戰受到過份的渲染,其實不然。

在北京當局極力宣傳鼓吹之下,臺灣即將鬆綁行之有年的「戒急用忍」政策,對大陸開放經貿投資;新加坡也披露新經濟策略,以因應中國大陸強大的貿易挑戰。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稱,南韓也集中於產品設計及專攻高科技策略,以對抗大陸的競爭。

這家英文報在三十日的一篇評論中指出,以上這些東亞經濟小龍的作法對北京而言是個悅耳的消息,因爲有效的宣傳會吸引更多的外資。其實,中國大陸比外界更了解自己的弱點,外界的假設說詞有需要作更進一步的分析。

在南韓、臺灣、新加坡等國家因爲產品結構及競爭力的問題導致出口重挫,中國大陸今年的出口額只能說稍微上升而已,資訊與電訊產品僅佔中國大陸出口的一小部分,只比泰國、甚至是印尼這類產品不發達的南亞國家稍高一點而已。

從東南亞國家仍處於金融風暴後的重建時期開始,中國大陸一直引進外資投資製造業,準備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因此中國大陸的出口成長表現並不是一項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臺灣目前的重大根本問題是,龐大的資訊產業一直是過去五年來傲人出口的基礎,對中國大陸的鬆綁開放是否能增進臺灣的財富仍然值得討論,可以確定的是,不論產品是在臺灣或大陸工廠生產,所有出口產品都顯示臺灣擁有許多科技與製造技術。

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重要問題在於製造出口依賴外資太深,外資若有任何動作對他們都將產生極大影響。政論家指出,新加坡目前的問題與中國大陸並不盡相同,後者爲了經濟成長,提供外資各項優惠卻掣肘了國內企業。

全球工業目前處於供過於求,尤其是資訊工業的獲利率急遽下降,這預告了未來出口依存度高的國家的外資將減少,一些低階科技製造業仍會持續自日本或其他先進國家轉移至大陸,但也只是爲了當地低廉的勞工,而不是源於當地有進展快速的技術。

在中國大陸,晶圓類的高科技合作投資會過熱的原因有部分源自於政府的資助、大量減稅優惠及暗中的保護承諾,以臺灣企業爲例,北京以紅蘿蔔取代棍子對付那些「愛國者」。

中國大陸已整合重要的資訊工業人才,特別是強力吸引臺灣投資者的上海地區,這對擁有同樣工業的新加坡而言已構成一種威脅,但中國大陸絕大多數的高科技出口都是依附於臺灣及其他外資引進的技術跟減稅措施上。

更明白的說,中國大陸非常缺乏工業與管理的技術,北京政府敏銳的察覺到,不完整的製造業將是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一大挑戰。如果中國大陸本土的製造業沒有被保護,則日本跟南韓的汽車、鋼鐵業及消費電子業將馬上戳破大陸的「競爭力」。在沿海以外的地區,運輸成本大幅降低了中國大陸的競爭力,要求增加在內陸省份投資的政治力可能會更多。

國際前鋒論壇報認爲,外資對中國大陸的興趣源自於日益擴大且倍受保護的當地市場,而不是中國大陸的勞動效率或商業基礎建設,但這吸引力也因東南亞國家類似的環境而受到削減影響。

在全球其他國家面臨低成長率時,中國大陸的穩定經濟成長如果不是來自全面的限制,也是因爲其自身的市場而不是強大的競爭力,印度跟中國大陸擁有相似狀況,但卻遠遠落後於大陸。

中國大陸的當務之急在保持並增加其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重整並吸收外資前來,以繁榮地方經濟,其外銷競爭力仍集中在外資擁有的勞力密集產業。

該報認爲,新加坡、臺灣及馬來西亞等國家要從現在下滑的經濟中汲取教訓,這包括依賴西方的投資與消費所帶來的危機,及日本因重整金融失敗而任由當地企業面臨外在競爭的例子。中國大陸顯著的成功會對亞洲各國經貿政策帶來改變,但過於強調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可能會變成本國經濟發展失敗的一項藉口。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9/2/1553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