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最大的腐敗」與「最後的腐敗」
 
青龍
 
【人民報消息】十幾年來,有一種社會現象,一開始被稱爲"不正之風",意爲內部的違紀現象,教育整頓加必要的紀律處分足矣,就如一個健康的人一不小心染上了傷風感冒之類的小疾,儘管屬於不正常,但尚不用開刀動手術;繼而被稱爲"腐敗",表明問題已經到了違法的程度,單靠紀律教育已不濟於事,非依法制裁不可,這就有點象一些能使人失去某項生理功能、致人殘廢的重大疾病,非停工住院動手術不可;近來,又有了某某腐敗是"最大的腐敗"之說,從現象上看,有些問題的確不再只是一般的"違法行爲"了,比如新聞媒介報導的河南省幾位市長"賣官"受賄案,對於此類"吏治"腐敗,因其已觸犯刑律,得用刑罰侍候了,其中極其嚴重者必須運用極刑,這也是刑法修訂時死刑未能縮小的一個理由。從"不正之風"到"腐敗"再到"最大的腐敗",標誌着人們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化,表明國家敢於正視問題、不再回避問題,而這正是問題得以解決的先決條件。

  但是,一看到問題嚴重就動輒用"最大"來痛陳其事,未必合乎認識規律,正如一句廣告詞說的那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腐敗也"沒有最大",但"有可能更大"(這當然一方面指貪污受賄的金額,現在上千萬的個案已屢有破獲;另一方面也指腐敗的性質,如在山西某地腐敗分子競然當上了"反貪局長"),現今的一些小案件,擱在幾年前,簡直讓人拍案驚奇了,而早幾年的"最大"案於今則不足爲奇。

  同時,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爭論何者最大,只看到其最大,而若無良法對付,則只能坐視其大。從戰略上講,無論腐敗現象有多大,只要在我們的制度內還有一種力量可以克服它,它就不算是最大的。無論捕蟬的螳螂有多厲害,勝利最終屬於緊隨其後的黃雀。

  因此,從程度上,我們無法預測今後將有多大的個案出現,也沒有必要去預測;而從順序上,我們必須弄清楚遏制腐敗現象的"最後屏障"是什麼,同時也必須明白一旦這最後屏障也出了問題時應當怎麼辦。

  "最後的腐敗"才是真正讓人放心不下、因而才有必要加以時時提防的腐敗。防止腐敗的"最後屏障"來自制度層面即民主與法治,如果沒有成熟的民主政治,或者離開正常的法治方略,腐敗之類的社會現象將防不勝防、打不勝打。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一書中指出:"法治應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即立法民主(才能制定良法)、司法公正(才能普遍守法),是法治的至爲關鍵的兩個環節。而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法律體系已日益健全(當然,正如中共十五大報告所言"立法質量應予確保");但是,司法公正卻讓人放心不下,有人將司法腐敗與吏治腐敗並列爲當今最大的腐敗,十五大報告也提出"要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檢察權和審判權",近日,舉國上下正在進行司法系統的紀律作風教育整頓活動(據稱此種規模的活動爲司法重建以來的首次)。爲什麼既要進行"紀律作風教育整頓",又要強調"從制度上"保證司法公正?問題恰在於公正的司法是懲治腐敗的最後屏障,司法的任務是對被損害的權利進行救濟、對被踐踏的正義予以恢復,一旦連司法也不公正了、也腐敗了,那麼,人間的公平正義將不復存在!

  對於司法而言,事先的教育固不可少(以從思想上預防司法腐敗),事後的懲治也很必要(通過懲罰司法犯法者以儆效尤),但由於司法是救濟權利、保障正義的最後環節且由於道德教化缺少剛性,故,事後的懲罰和事先的教育並不足以保證司法公正,從而也不能足以預防司法腐敗這一"最後的腐敗",看來重中之重應着眼於司法制度的改革,從制度上下功夫,徹底剷除產生司法腐敗的體制上的因素,使司法人員不能、不想、不敢腐敗。從當今揭露出來的司法腐敗案看,其成因不外兩個方面:一爲司法機關不獨立;二爲司法官員不尊榮。《法制日報》1998年4月3日載,東北某地法院在經濟審判中如涉及本地國有企業時,立案和判決執行都得經政府審批,公然違反憲法明文寫着的"司法獨立"原則;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司法人員之所以熱衷於亂罰濫扣、甚至吃拿卡要,這與一些司法官員徹底泯滅了良知、完全沒有民主觀念不無關係;但是就事論事不符合辯證法、僅從主觀領域找原因則不是唯物主義的立場,也有欠公允,因爲某些違紀現象的背景往往是司法機關的經費拮据、入不敷出,一些經濟落後的地方,甚至連司法人員的工資也經常不能到位,於是政府迫於無奈往往把應當拔而無力拔的那部分缺口以下發"罰沒指標"的形式進行彌補。在這樣的背景下工作、生活着的司法人員,極易受利益驅動而違法亂紀,因而,"能""想""敢""要"腐敗的現象總是難以禁絕。

  總之,爲了預防司法腐敗這最後的腐敗,以便使那些大大小小的其他腐敗能有一個最後的制裁,在對司法隊伍進行教育整頓、清除了那些不適合從事司法工作的人員後,應從保障司法機關獨立、實現司法官員尊榮入手,立即加強制度建設,改革司法體制,保障司法官尊嚴,淨化司法環境,使良法能得以普遍地遵守。對於法治而言,制度的保障才是"最大"也是"最後"的選擇。世紀偉人鄧小平有一句被廣泛引用的至理名言:"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鄧小平文選第三卷P333)

  正因如此,無論懲治最大的腐敗,還是預防最後的腐敗,最終的解決辦法在於制度建設,1998年的下半年,中央作出了兩個制度性的安排:一爲政法機關一律實行收支兩條線制度;一爲軍警司法機關一律不再經商。這對於頑固的濫罰亂支、官商不分現象當屬治本之策。然而,要從根本上全面遏制司法腐敗、實現司法公正,除了上述兩條以經濟爲內容的制度之外,司法行爲的民主化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則是必由之路。

 在強權面前,嘴保持沉默是懦夫;心保持沉默是幫兇。在這樣的社會,你選擇什麼?

摘自(中國事務)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19/1518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