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遊酆都(地獄)胡母迪吟詩
 
摘自〈喻世明言〉
 
【人民報消息】且說元順宗至元初年間,錦城有一秀才,複姓胡母,名迪。爲人剛直無私,常說:「我若一朝際會風雲,定要扶持善類,驅盡奸邪,使朝政清明,方遂其願。」

何期時運未利,一氣走了十科不中。乃隱居威鳳山中,讀書治圃,爲養生計。然感憤不平之意,時時發露,不能自禁於懷也。

一日,獨酌小軒之中。飲至半酣,啓囊探書而讀,偶得《秦檜東窗傳》,讀未畢,不覺赫然大怒,氣湧如山,大罵奸臣不絕。再抽一書觀看,乃《文文山丞相遺藁》,朗誦了一遍,心上愈加不平,拍案大叫道:「如此忠義之人,偏教他殺身絕嗣,皇天,皇天,好沒分曉!」悶上心來,再取酒痛飲,至於大醉。磨起墨來,取筆題詩四句於《東窗傳》上,詩云:長腳邪臣長舌妻,忍將忠孝苦誅夷。愚生若得閻羅做,剝此奸雄萬劫皮!

吟了數遍,撇開一邊。再將文丞相集上,也題四句:隻手擎天志已違,帶間遺贊日爭輝。獨憐血胤同時盡,飄泊忠魂何處歸?

吟罷,餘興未盡,再題四句於後:


檜賊奸邪得善終,羨他孫子顯榮同。
文山酷死兼無後,天道何曾識佞忠!

寫罷擲筆,再吟數過,覺得酒力湧上,和衣就寢。

俄見皁衣二吏,至前揖道:「閻君命僕等相邀,君宜速往。」

胡母迪正在醉中,不知閻君爲誰,答道:「吾與閻君素昧平生,今見召,何也?」

皁衣吏笑道:「君到彼自知,不勞詳問。」胡母迪方欲再拒,被二吏挾之而行。

離城約行數里,乃荒郊之地,煙雨霏微,如深秋景象。再行數里,望見城郭,居人亦稠密,往來貿易不絕,如市廛之狀。行到城門,見榜額乃「酆都」二字,迪才省得是陰府。業已至此,無可奈何。既入城,則有殿宇崢嶸,朱門高敞,題曰「曜靈之府」,門外守者甚嚴。皁衣吏令一人爲伴,一人先入。少頃復出,招迪曰:「閻君召子。」迪乃隨吏入門,行至殿前,榜曰「森羅殿」。殿上王者,袞衣冕旒,類人間神廟中繪塑神像。左右列神吏六人,綠袍皁履,高幞廣帶,各執文簿。階下侍立百餘人,有牛頭馬面,長喙朱發,猙獰可畏。

胡母迪稽顙於階下,冥王問道:「子即胡母迪耶?」迪應道:「然也。」冥王大怒道:「子爲儒流,讀書習禮,何爲怨天怒地,謗鬼侮神乎?」胡母迪答道:「迪乃後進之流,早習先聖先賢之道,安貧守分,循理修身,並無怨天尤人之事。」冥王喝道:「你說『天道何曾識佞忠』,豈非怨謗之談乎?」迪方悟醉中題詩之事,再拜謝罪道:「賤子酒酣,罔能持性,偶讀忠奸之傳,致吟忿憾之辭。顒望神君,特垂寬宥。」冥王道:「子試自述其意,怎見得天道不辨忠佞?」胡母迪道:「秦檜賣國和番,殺害忠良,一生富貴善終,其子秦熺,狀元及第,孫秦壎,翰林學士,三代俱在史館;岳飛精忠報國,父子就戮;文天祥宋末第一個忠臣,三子俱死於流離,遂至絕嗣;其弟降虜,父子貴顯。福善禍淫,天道何在?賤子所以拊心致疑,願神君開示其故。」

冥王呵呵大笑:「子乃下土腐儒,天意微渺,豈能知之?

那宋高宗原系錢鏐王第三子轉生,當初錢鏐獨霸吳越,傳世百年,並無失德。後因錢俶入朝,被宋太宗留住,逼之獻土。

到徽宗時,顯仁皇后有孕,夢見一金甲貴人。怒目言曰:『我吳越王也。汝家無故奪我之國,吾今遣第三子託生,要還我疆土。』醒後遂生皇子構,是爲高宗。他原索取舊疆,所以偏安南渡,無志中原。秦檜會逢其適,力主和議,亦天數當然也。但不該誣陷忠良,故上帝斬其血胤。秦熺非檜所出,乃其妻兄王煥之子,長舌妻冒認爲兒。雖子孫貴顯,秦氏魂魄,豈得享異姓之祭哉?岳飛系三國張飛轉生,忠心正氣,千古不磨。一次託生爲張巡,改名不改姓;二次託生爲岳飛,改姓不改名。雖然父子屈死,子孫世代貴盛,血食萬年。文天祥父子夫妻,一門忠孝節義,傳揚千古。文升嫡侄爲嗣,延其宗祀,居官清正,不替家風,豈得爲無後耶?夫天道報應,或在生前,或在死後;或福之而反禍,或禍之而反福。須合幽明古今而觀之,方知毫釐不爽。子但據目前,譬如以管窺天,多見其不知量矣。」

胡母迪頓首道:「承神君指教,開示愚蒙,如撥雲見日,不勝快幸。但愚民但據生前之苦樂,安知身後之果報哉?以此冥冥不可見之事,欲人趨善而避惡,如風聲水月,無所忌憚。宜乎惡人之多,而善人之少也。賤子不才,願得遍遊地獄,盡觀惡報,傳語人間,使知儆懼自修,未審允否?」冥王點頭道是,即呼綠衣吏,以一白簡書雲:「右仰普掠獄官,即啓狴牢,引此儒生,遍觀泉扃報應,毋得違錯。」

吏領命,引胡母迪從西廊而進。過殿後三里許,有石垣高數仞,以生鐵爲門,題曰「普掠之獄」。吏將門鈈叩三下,俄頃門開,夜叉數輩突出,將欲擒迪。吏叱道:「此儒生也,無罪。」便將閻君所書白簡,教他看了。夜叉道:「吾輩只道罪鬼入獄,不知公是書生,幸勿見怪。」乃揖迪而入。其中廣袤五十餘里,日光慘淡,風氣蕭然。四圍門牌,皆榜名額:東曰「風雷之獄」,南曰「火車之獄」,西曰「金剛之獄」,北曰「溟冷之獄」。男女荷鐵枷者千餘人。

又至一小門,則見男子二十餘人,皆被髮裸體,以巨釘釘其手足於鐵床之上,項荷鐵枷,舉身皆刀杖痕,膿血腥穢不可近。旁一婦人,裳而無衣,罩於鐵籠中。一夜叉以沸湯澆之,皮肉潰爛,號呼之聲不絕。綠衣吏指鐵床上三人,對胡母迪說道「此即秦檜、万俟卨、王浚,這鐵籠中婦人,即檜妻長舌王氏也。

其他數人,乃章惇、蔡京父子、王黼、朱勔、耿南仲、丁大全、韓侂冑、史彌遠、賈似道,皆其同奸黨惡之徒。王遣施刑,令君觀之。」即驅檜等至風雷之獄,縛於銅柱,一卒以鞭扣其環,即有風刀亂至,繞刺其身,檜等體如篩底。良久,震雷一聲,擊其身如齏粉,血流凝地。少頃,惡風盤旋,吹其骨肉,復聚爲人形。吏向迪道:「此震擊者陰雷也,吹者業風也。」又呼卒驅至金剛、火車、溟冷等獄,將檜等受刑尤甚,飢則食以鐵丸,渴則飲以銅汁。吏說道:「此曹凡三日,則遍歷諸獄,受諸苦楚。三年之後,變爲牛、羊、犬、豕,生於世間,爲人宰殺,剝皮食肉。其妻亦爲牝豕,食人不潔,臨終亦不免刀烹之苦。今此衆已爲畜類於世五十餘次了。」迪問道:「其罪何時可脫?」吏答道:「除是天地重複混沌,方得開除耳。」

復引迪到西垣一小門,題曰「奸回之獄」。荷桎梏者百餘人,舉身插刀,渾類蝟形。迪問:「此輩皆何等人?」史答道:「是皆歷代將相、奸回黨惡、欺君罔上,蠹國害民,如梁冀、董卓、盧杞、李林甫之流,皆在其中。每三日,亦與秦檜等同受其刑。三年後,變爲畜類,皆同檜也。」

復至南垣一小門,題曰「不忠內臣之獄」。內有牝牛數百,皆以鐵索貫鼻,繫於鐵柱,四圍以火炙之。迪問道:「牛,畜類也,何罪而致是耶?」吏搖手道:「君勿言,姑俟觀之。」即呼獄卒,以巨扇拂火,須臾烈焰亙天,皆不勝其苦,哮吼躑躅,皮肉焦爛。良久,大震一聲,皮忽綻裂,其中突出個人來。視之俱無須髯,寺人也。吏呼夜叉擲於鑊湯中烹之,但見皮肉消融,止存白骨。少頃,復以冷水沃之,白骨相聚,仍復人形。吏指道:「此皆歷代宦官,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李輔國、仇士良、王守澄、田令孜,宋童貫之徒,從小長養禁中,錦衣玉食,欺誘人主,妒害忠良,濁亂海內。今受此報,累劫無已。」

復至東壁,男女數千人,皆裸體跣足,或烹剝刳心,或烹燒舂磨,哀呼之聲,徹聞數里。吏指道:「此皆在生時爲官爲吏,貪財枉法,刻薄害人,及不孝不友,悖負師長,不仁不義,故受此報。」迪見之大喜,嘆曰:「今日方知天地無私,鬼神明察,吾一生不平之氣始出矣。」吏指北面雲:「此去一獄,皆僧尼哄騙人財,姦淫作惡者。又一獄,皆淫婦、妒婦、逆婦、狠婦等輩。」迪答道:「果報之事,吾已悉知,不消去看了。」

吏笑攜迪手偕出,仍入森羅殿。迪再拜,叩首稱謝,呈詩四句。詩曰:


權奸當道任恣睢,果報原來總不虛。
冥獄試看刑法慘,應知今日悔當初。

迪又道:「奸回受報,僕已目擊,信不誣矣。其他忠臣義士,在於何所?願希一見,以適鄙懷,不勝欣幸。」冥王俯首而思,良久,乃曰:「諸公皆生人道,爲王公大人,享受天祿。

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託生。子既求見,吾躬導之。」於是登輿而前,分付從者,引迪後隨。

行五里許,但見瓊樓玉殿,碧瓦參橫,朱牌金字,題曰「天爵之府」。既入,有仙童數百,皆衣紫綃之衣,懸丹霞玉珇,執彩幢絳節,持羽葆花旌,雲氣繽紛,天花飛舞,龍吟鳳吹,仙樂鏗鏘,異香馥郁,襲人不散。殿上坐者百餘人,頭帶通天之冠,身穿雲錦之衣,足躡朱霓之履,玉珂瓊珇,光彩射人。絳綃玉女五百餘人,或執五明之扇,或捧八寶之盂,環侍左右。見冥王來,各各降階迎迓,賓主禮畢,分東西而坐。仙童獻茶已畢,冥王述胡母迪來意,命迪致拜。諸公皆答之盡禮,同聲讚道:「先生可謂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矣。」

乃別具席於下,命迪坐。迪謙讓再三不敢。王曰:「諸公以子斯文,能持正論,故加優禮,何用苦辭!」迪乃揖謝而坐。冥王拱手道:「座上皆歷代忠良之臣,節義之士,在陽則流芳史冊,在陰則享受天樂。每遇明君治世,則生爲王侯將相,扶持江山,功施社稷。今天運將轉,不過數十年,真人當出,撥亂反正。諸公行且先後出世,爲創功立業之名臣矣。」迪即席又呈詩四句。詩曰:


時從窗下閱遺編,每恨忠良福不全。
目擊冥司天爵貴,皇天端不負名賢。

諸公皆舉手稱謝。冥玉道:「子觀善惡報應,忠佞分別不爽。

假令子爲閻羅,恐不能復有所加耳。」迪離席下拜謝罪。諸公齊聲道:「此生好善嫉惡,出於至性,不覺見之吟詠,不足深怪。」冥王大笑道:「諸公之言是也。」迪又拜問道:「僕尚有所疑,求神君剖示。僕自小苦志讀書,並無大過,何一生無科第之分?豈非前生有罪業乎?」冥王道:「方今胡元世界,天地反覆。子秉性剛直,命中無夷狄之緣,不應爲其臣子。某冥任將滿,想子善善惡惡,正堪此職。某當奏知天廷,薦子以自代。子暫回陽世,以享餘齡,更十餘年後,耑當奉迎耳。」

言畢,即命朱衣二吏送迪還家。迪大悅,再拜稱謝,及辭諸公而出。

約行十餘里,只見天色漸明,朱衣吏指向迪道:「日出之處,即君家也。」迪挽住二吏之衣,欲延歸謝之,二吏堅卻不允。迪再三挽留,不覺失手,二吏已不見了。迪即展臂而寤,殘燈未滅,日光已射窗紙矣。

迪自此絕意幹進,修身樂道。再二十三年,壽六十六,一日午後,忽見冥吏持牒來,迎迪赴任。車馬儀從,儼若王者。

是夜迪遂卒。又十年,元祚遂傾,天下仍歸於中國,天爵府諸公已知出世爲卿相矣。後人有詩云:


王法昭昭猶有漏,冥司隱隱更無私。
不須親見酆都景,但請時吟胡母詩。

現在摘錄此文,警告大陸江氏爲首的邪惡集團,別忘了善惡到頭終有報!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6/28/1407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