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如不迅速採取有效措施 艾滋病將成爲國難
 
王可
 
【人民報消息】在廣東省「兩會」期間,政協委員蔡齊祥的提案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一份「關於建立艾滋病科學研究與防治中心」的提案:艾滋病在中國進入快速增長期,假如不迅速採取有效措施,中國將成爲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將成爲國難。

  最近,記者帶着這份提案,走訪暨南大學國家863科研項目——艾滋病防治與研究課題 組,項目主持人孫晗笑博士也表達了同樣的急迫心情。

  「狼」來了,由傳入期到增長期,我們防護的「柵欄」還沒有

  據國家衛生部公佈的統計顯示,全國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過60萬,其蔓延的態勢相當嚴峻。在廣東省,艾滋病病毒的流行已具備了大面積流行的條件,艾滋病發病率呈幾何級數急劇上升的特點。這不啻是一個沉重的信息。

  「狼」來了,我們卻連一個防護「柵欄」都沒有。有專家指出,從傳入期到擴散期到快速增長期,如果在這個階段防治措施不力,就會迅速進入氾濫期。艾滋病病毒的流行,將成爲國家性災難,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損失可達4600億元人民幣到7700億元人民幣。

  艱辛的研發剛剛開始,艾滋病感染者說:「我們願意做第一批人體實驗」

  談到我國剛剛起步的艾滋病科學研究與防治,孫晗笑博士心急如焚:「人們對生命科學的熱衷,遠勝於對艾滋病防治的研究,對前者,政府不惜重金投入。然而對後者,卻囊中羞澀。」

  在加拿大留學期間進行病毒研究的孫晗笑博士回國後,將在國外研究的基礎帶到了國內。她牽頭的艾滋病防治與研究課題,申請立項後,獲得國家「863」計劃的資助,但經費微薄,學校轉讓了科技成果,得到1100萬元經費,研發成果雙方共享。

  一些艾滋病患者獲悉孫博士的研究以後,紛紛給她寫信,表示「願意做第一批人體實驗」。一位28歲軍醫的信,尤其叫人心痛。他在給人看病時刮傷了手,出於職業習慣,他還用酒精做了消毒。然而,萬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最悲哀的是幾年來他一直不知道,感染了妻子,妻子又感染了出生的女兒。全家人的歡樂從此不見了……

  目前,我國艾滋病防治中心只有北京一地,2000年6月,中英艾滋病防治合作項目在北京啓動。其他地區都處在小打小鬧狀態。這對於艾滋病快速增長期的國家來說,顯然勢單力薄。現在,科學家已經找到了艾滋病病毒的結構組合順序,但是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以後處於高度變異狀態的規律科學家尚未掌握。

  目前,對艾滋病病人的治療主要依靠副作用大、價格昂貴的「雞尾酒療法」。國際上現在採用的是用封閉共受體防治艾滋病,美國專利產品——改造的RANTES,已批准進入臨床試驗;日本專利產品——改造的趨化因子T22也已進入臨床試驗;孫晗笑目前研究的是治療和預防HIV感染的基因工程小分子蛋白肽,簡稱vMF。預計兩年進入臨床試驗。

  專家們呼籲:爲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建立防治艾滋病中心和研究基地

  能否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趨勢,是關係到民族安危的大事。專家們呼籲:爲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建立防治艾滋病中心和研究基地。

  剖析艾滋病病毒研發工作滯後的原因,關鍵是領導認識不足,投入不夠。據說個別地方官擔心艾滋病病情有損地方形象,對艾滋病防禦的宣傳採取「低調處理」。豈不知,這種掩耳盜鈴的迴避,只能雪上加霜。長期處於「地下狀態」的艾滋病攜帶者,其危險性不亞於拉開了引信的炸彈,他們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

  研究人員表示,防治艾滋病中心的建立,將有助於對其他病毒的研究,有助於爲攻克其它癌症找到新途徑。

(本報記者 王可/文 2001-04-04,08:44:16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4/7/1294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