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瑞典文學院常務祕書評中共對高行健獲諾獎的反應
 
【人民報訊】瑞典文學院常務祕書霍拉斯.恩格道爾在十二月十八日的公開年會上,就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公佈後得到的反應向到會的國王、王后、王儲、政府官員、院士們和其他人士作了說明。對於來自中共的批評,恩格道爾評論如下:
  瑞典文學院作爲一個發獎機構,受到批評是家常便飯。而其中的一個獎是諾貝爾獎,更意味著批評的範圍是世界性的。有些人對文學的興趣是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今年,文學院的新聞公報也成爲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詳細分析批判的對象。北京的文章作者從公報中讀解出的想法,讓人聯想到露意絲.卡羅爾的小說《穿越鏡子》(即《艾麗絲漫遊奇境記》續集)中艾麗絲和「笨手笨腳的大個子」的對話。艾麗絲問大個子,他怎麼能讓詞彙隨便表達甚麼意思,大個子回答說:「問題是誰說了算數?」

  瑞典文學院對《人民日報》的文章沒有正面回應。頒獎的決定就象人們的接吻,不必事先徵求同意,也不必事後請求原諒。也許人們可以從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獎狀中得到一個答覆,這個獎狀是藝術家勃.拉森參考了院士林德先生的意見後設計的:在一塊銅板上鏤空一箇中國字「一」,「一」表示惟一的,個人的,而底色是軍服那樣的草綠,並且排列著一些紅星。從遠距離看,「一」的形狀有點象一個人在咧嘴嘲笑,其中之義是不用翻譯的。

  中國官方反對文學院的決定,他們認爲文學院的決定包含「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們暴露出的這種緊張讓人驚訝。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國的領導人,居然覺得有一個人對他們構成了威脅,而這個人只不過坐在巴黎郊區某個公寓裏,在白紙上寫下了一些黑字。難以想象,要說明語言的力量,還有甚麼比這更好的圖景。

  高行健的個人背景是這樣的,他是一箇中文作家,但現在又成了法國公民,在形式上看是法國在她本已經長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名單又增添了新的名字,這些事實可以提醒人們注意,諾貝爾文學獎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是按國家、語種或者文化來分配的。這個獎僅僅是頒發給個人的,而不是其它。如果諾貝爾發獎儀式還能顯示甚麼更大的意義,那麼,就是文學的妙不可言的能力:文學能夠使人擺脫自身的文化出發點的羈絆,打開通向未知領域的道路,這也是文學的文本要到達的真正的目的地。一部文學作品絕不會只屬於一個語種,它會屬於所有的語言。在這個意義上,也成爲個人直屬於超越所有族羣的人性的典範。
轉自(博訊)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2/27/878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