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深圳发生大规模“水客”冲关事件
 
【人民报讯】据南方都市报报导,中英街的水客问题由来已久,久治不愈,日前又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水客冲关事件,海关部门为此呼吁,水客问题已到了必须大力整治的地步了。

走桥头冲海关

  据了解,近期中英街以“走桥头”为生的水客已达6000多人,较以往猛增了40%。他们经常利用沙头角镇内工作人员下班及游客集体出关时冲关,并对依法暂扣、没收其所携带的禁限物品的海关关员进行恐吓、威胁,严重干扰了海关的正常秩序。海关人员反映,日前便发生了一起规模较大的水客冲击检查大厅事件。一群水客冲破保安人员的防线,潮水般涌入检查大厅,将玻璃门挤破,把不锈钢栏杆挤倒,使海关人员无法执行正常的查验手续。

水客变成走私客

  中英街桥头的水客由来已久。早在解放前,一些当地居民便从中英街贩些商品到镇外倒卖,从中赚取差价。到了90年代,水客的性质并没有改变,99%的水客均为本地人。然而近几年,镇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水客进行走私,他们雇用大量的水客,将走私货品化整为零,从中英街带到镇外,水客从中收取劳务费,于是大量外地人涌入中英街充当水客。目前,6000多名水客中,本地居民还不到一成,而外来的潮汕人、客家人却占了八成多。

  水客猛增,给海关管理带来较大压力。沙头角海关桥头监管科的邹科长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海关为管理水客耗费了80%的精力。

  另外,不法分子雇用大量水客带货过关,实际是一种变相的走私行为。而大量水客游荡在中英街,也严重影响了中英街的旅游形象。

法规滞后管理困难

  如何对水客加强监管,一直是海关以及有关部门较为头痛的事情,管理法规的滞后是问题的根本。据介绍,由于沙头角是边防禁区,而不是国家正式口岸,因而桥头关不能照搬海关的条例进行管理、执法。目前,沙头角桥头海关沿用的条例是深圳市1981年的文件。当时规定从沙头角出来的人员只能携带人民币20元或港币50元左右的商品,然而拿20年前的条例用来现时执法显然已不切实际,所以海关只能以自用适量作为携带货物量的验关标准,但究竟多少却无标准,因此具体执行有一定麻烦。

  事实上,由于执法依据不足,海关人员的执法经常受到水客们的挑战,他们动不动就对海关关员进行纠缠、挑衅甚至恐吓。

严格发证杜绝水客

  如何根治水客,海关部门认为,除了在法规上加大立法力度,让海关以及有关执法部门有法可依之外,另外一点就是要严格发证制度,从源头上堵住水客。

  按规定,目前只有三种人可以获得长期特许通行证,他们分别是镇内居民、镇内工作人员、到镇内执行公务的人员,然而目前“黄证”(长期特许通行证)泛滥,水客们在黑市上花90元便可轻易买到一张黄证。如果不控制发证,水客们只会是越聚越多,以海关及其他执法部门日常单薄的执法力量去管理庞大的水客队伍,将愈显困难。本报记者沈永淳

名词解释水客

  沙头角边境禁区是我国仅有的两个非正式性口岸之一。水客是受雇于禁区内外的商贩,为雇主从禁区内捎带货物出镇从中赚取劳务费的人。劳务费视其所携带的物品价值而定,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8/408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