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兰引发全球寻人启事「兰兰们」才真正可怕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程曦报导) 澳洲23岁华裔女子杨兰兰在这一段时间,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点。除了她年轻如斯却拥有巨额财富之外,神秘的身分更是引发网民对她进行挖根起底。全球都在寻找杨兰兰的身世,尽管澳洲媒体都称「查无此人」,网民们却发现,中国绝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杨兰兰」,看不见的「兰兰们」更为可怕。 法广8月24日微言微语栏目收集了关于网民对杨兰兰事件的评论。 网友@亚洲金融发帖说:主流经济学术界认为:社会财富基本遵从「二八定律」,即20%富裕人群占社会总财富的80%。但中国的财富分布远比「二八定律」更残酷:占总人口0.33%的460万富人占有67.44%(290万亿)财富;而占总人口92.62%的13亿人,占有6.98%(30万亿)财富。相对比,美国最顶端的1%人口,掌握约30–35%财富。二八定律,是正常市场状态的财富分布。然而,在一半权力寻租、一半腐化兑现的非市场运行的中国,只会产生异类结果。 网友@资本百科发帖说:悉尼。杨兰兰,红色家族1%的人,卷走了纳税人99%的财富,然后上演澳洲劳斯莱斯照相馆;剩下99%的纳税人,啃著咸菜窝头,在看南京照相馆!另一个官二代李凡妮,曾在旧金山被控策划谋杀亲夫,被警方逮捕,又以一次性支付6600万美元的保释金,轰动世界。他们都是人民的公敌。 网友@乔志飞发帖说:露出水面的那一个杨兰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你永远看不见的「兰兰们」……。 她们的富有,很可能正是你贫穷的原因。当财富来自特权分配,每一份奢侈都凝结著大众的血汗与付出。杨兰兰是谁,其实已经不重要——她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是那个远离大众生活、背靠权力与金钱的特殊阶层。 今天是杨兰兰,明天可能是马兰兰、牛兰兰。即便她不是中国人,难道你相信,在中国不会有更神秘、更富有的特权「兰兰们」吗? 这种财富的最大特点是不可追问: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依然查不到她的家族网络、资金流向和发家轨迹,因为这些信息被权力屏障层层封锁。 更可怕的是,舆论和公众情绪常常被消费一阵就散去,热闹过后不再追问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这种财富模式便能继续运转,制造下一批「杨兰兰」。而这种麻木,正是特权阶层最坚固的护城河。所以必须追问:是谁给了她资源?这些资源原本属于谁?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有没有监督?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 8月8日,北京因怀柔、密云水灾号召捐款,结果评论区满屏都是「杨兰兰捐了多少!」「找杨兰兰,这样的人北京最多。」「连标点符号都不能信!」「兰兰一天的开销都够了。」「那么多兰兰替我消费,给条活路行不行?」 有海外网民表示,「评论区燃爆了!事实证明大多数中国民众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开始怀疑它们!第二阶段:开始不相信它们!第三阶段:开始不怕它们!第四阶段:开始反抗它们!」 另外,同在8月8日,中共官媒新华社发表《过紧日子要防止执行走样》时评文章。里面提到「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过紧日子的目标在于把钱用在刀刃上,该花的必须花」。 在抖音和微博等大陆多个社媒平台,这篇文章被多家中共地方媒体转载,视频播报的评论区一片嘲讽声:「省下来给兰兰花。」「大家都过紧日子,杨兰兰才有钱买车。」「怎么说得出口的?」「把好听的都说完了。」「努力工作,支持兰兰。」「马上消费,支持兰兰。」「交社保,支持兰兰。」「努力上班无休,支持兰兰。」「愿意把我所有的钱都给杨兰兰,祝她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风传媒书名张冬凝8月24日的文章指出,杨兰兰事件触发的深层社会焦虑值得深思。文章分析社会焦虑有以下几点: 一,财富透明度问题:在普通人的收入与资产日益透明的今天,为何有人能将巨额财富完全隐藏?这种「隐形「是合理隐私还是规避监管? 二,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流动: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巨额财富,有多少通过何种管道转移至海外?这些跨境资产是否经得起合法性审查? 三,代际公平感受:这一位年仅23岁的少女就拥有常人几十辈子(或者是几百辈子)难以积累的财富,这种「出生即罗马」的现象,对努力奋斗的普通年轻人构成心理冲击。 网友@Gancheng Wang的一首打油诗或许是对杨兰兰事件的一个小结。 解放区的是兰兰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吃不上饭。 要问米去哪里了? 米成了兰兰账上的款。 7月27日凌晨3时30分左右,澳洲悉尼东郊玫瑰湾的新南头(New South Head)路上,一辆蓝色劳斯莱斯与一辆奔驰车发生猛烈碰撞。这起惨烈的车祸,造成其中一名司机下半辈子都要在轮椅上度过。另一名司机就是杨兰兰,毫发无伤,酒精初步测试为阳性。后续发展中,澳洲媒体挖出了杨兰兰除了肇事车辆之外,还拥有一辆未注册的白色劳斯莱斯幻影敞篷车,车内仪表台上摆满限量版拉布布(Labubu)玩偶。两辆车价值250万澳币。此外,她还住在悉尼的顶级富人区Vaucluse的海景公寓。 她的日常生活细节更是奢华无度,香奈儿、爱马仕等顶级奢侈品是标配,一件黑色香奈儿上衣价值约2万美元;购物采用VIP预约制,曾包场顶级购物中心创下每小时50-100万澳元的消费记录;出入有私人保镖护送,家中雇有十余名保姆和保镖组成的专属服务团队。 最让人费解的是,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杨兰兰居然没有留下任何数字足迹。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称这种在高度互联的现代世界中,没有任何数字痕迹的状态「实属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