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蘭引發全球尋人啓事「蘭蘭們」才真正可怕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程曦報導) 澳洲23歲華裔女子楊蘭蘭在這一段時間,成爲國際輿論的關注點。除了她年輕如斯卻擁有巨額財富之外,神秘的身份更是引發網民對她進行挖根起底。全球都在尋找楊蘭蘭的身世,儘管澳洲媒體都稱「查無此人」,網民們卻發現,中國絕不僅僅只有這一個「楊蘭蘭」,看不見的「蘭蘭們」更為可怕。
法廣8月24日微言微語欄目收集了關於網民對楊蘭蘭事件的評論。
網友@亞洲金融發帖說:主流經濟學術界認為:社會財富基本遵從「二八定律」,即20%富裕人群佔社會總財富的80%。但中國的財富分布遠比「二八定律」更殘酷:佔總人口0.33%的460萬富人占有67.44%(290萬億)財富;而佔總人口92.62%的13億人,占有6.98%(30萬億)財富。相對比,美國最頂端的1%人口,掌握約30–35%財富。二八定律,是正常市場狀態的財富分布。然而,在一半權力尋租、一半腐化兌現的非市場運行的中國,只會產生異類結果。
網友@資本百科發帖說:悉尼。楊蘭蘭,紅色家族1%的人,捲走了納稅人99%的財富,然後上演澳洲勞斯萊斯照相館;剩下99%的納稅人,啃著鹹菜窩頭,在看南京照相館!另一個官二代李凡妮,曾在舊金山被控策劃謀殺親夫,被警方逮捕,又以一次性支付6600萬美元的保釋金,轟動世界。他們都是人民的公敵。
網友@喬志飛發帖說:露出水面的那一個楊蘭蘭,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你永遠看不見的「蘭蘭們」……。
她們的富有,很可能正是你貧窮的原因。當財富來自特權分配,每一份奢侈都凝結著大眾的血汗與付出。楊蘭蘭是誰,其實已經不重要——她只是一個群體的縮影,是那個遠離大眾生活、背靠權力與金錢的特殊階層。
今天是楊蘭蘭,明天可能是馬蘭蘭、牛蘭蘭。即便她不是中國人,難道你相信,在中國不會有更神秘、更富有的特權「蘭蘭們」嗎?
這種財富的最大特點是不可追問: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你依然查不到她的家族網絡、資金流向和發家軌跡,因為這些信息被權力屏障層層封鎖。
更可怕的是,輿論和公眾情緒常常被消費一陣就散去,熱鬧過後不再追問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這種財富模式便能繼續運轉,製造下一批「楊蘭蘭」。而這種麻木,正是特權階層最堅固的護城河。所以必須追問:是誰給了她資源?這些資源原本屬於誰?過程是否公開透明?有沒有監督?如果沒有,為什麼沒有?
8月8日,北京因懷柔、密雲水災號召捐款,結果評論區滿屏都是「楊蘭蘭捐了多少!」「找楊蘭蘭,這樣的人北京最多。」「連標點符號都不能信!」「蘭蘭一天的開銷都夠了。」「那麼多蘭蘭替我消費,給條活路行不行?」
有海外網民表示,「評論區燃爆了!事實證明大多數中國民眾已經進入第三階段:第一階段:開始懷疑它們!第二階段:開始不相信它們!第三階段:開始不怕它們!第四階段:開始反抗它們!」
另外,同在8月8日,中共官媒新華社發表《過緊日子要防止執行走樣》時評文章。裡面提到「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過緊日子的目標在於把錢用在刀刃上,該花的必須花」。
在抖音和微博等大陸多個社媒平台,這篇文章被多家中共地方媒體轉載,視頻播報的評論區一片嘲諷聲:「省下來給蘭蘭花。」「大家都過緊日子,楊蘭蘭才有錢買車。」「怎麼說得出口的?」「把好聽的都說完了。」「努力工作,支持蘭蘭。」「馬上消費,支持蘭蘭。」「交社保,支持蘭蘭。」「努力上班無休,支持蘭蘭。」「願意把我所有的錢都給楊蘭蘭,祝她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風傳媒書名張冬凝8月24日的文章指出,楊蘭蘭事件觸發的深層社會焦慮值得深思。文章分析社會焦慮有以下幾點:
一,財富透明度問題:在普通人的收入與資產日益透明的今天,為何有人能將巨額財富完全隱藏?這種「隱形「是合理隱私還是規避監管?
二,全球化時代的資本流動:近幾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積累的巨額財富,有多少通過何種管道轉移至海外?這些跨境資產是否經得起合法性審查?
三,代際公平感受:這一位年僅23歲的少女就擁有常人幾十輩子(或者是幾百輩子)難以積累的財富,這種「出生即羅馬」的現象,對努力奮鬥的普通年輕人構成心理衝擊。
網友@Gancheng Wang的一首打油詩或許是對楊蘭蘭事件的一個小結。
解放區的是蘭蘭的天,
解放區的人民吃不上飯。
要問米去哪裡了?
米成了蘭蘭賬上的款。
7月27日淩晨3時30分左右,澳洲悉尼東郊玫瑰灣的新南頭(New South Head)路上,一輛藍色勞斯萊斯與一輛奔馳車發生猛烈碰撞。這起慘烈的車禍,造成其中一名司機下半輩子都要在輪椅上度過。另一名司機就是楊蘭蘭,毫髮無傷,酒精初步測試為陽性。後續發展中,澳洲媒體挖出了楊蘭蘭除了肇事車輛之外,還擁有一輛未註冊的白色勞斯萊斯幻影敞篷車,車內儀表臺上擺滿限量版拉布布(Labubu)玩偶。兩輛車價值250萬澳幣。此外,她還住在悉尼的頂級富人區Vaucluse的海景公寓。
她的日常生活細節更是奢華無度,香奈兒、愛馬仕等頂級奢侈品是標配,一件黑色香奈兒上衣價值約2萬美元;購物採用VIP預約制,曾包場頂級購物中心創下每小時50-100萬澳元的消費記錄;出入有私人保鏢護送,家中僱有十餘名保姆和保鏢組成的專屬服務團隊。
最讓人費解的是,在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楊蘭蘭居然沒有留下任何數字足跡。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稱這種在高度互聯的現代世界中,沒有任何數字痕跡的狀態「實屬罕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