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沒錢,發不出工資,網友支招2025年如何活下去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程曦報導)最近,中國大陸有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正在蔓延:因爲沒錢,越來越多的企業由開始拖欠工資,到發不出工資來了。甚至包括那些以爲永不倒閉的企業。網友哀嘆,2025年要怎麽才能活下去呢? 中國大陸2025年的經濟環境,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曾經被視為「鐵飯碗」的國企、大型民企,甚至部分外資企業,如今也開始出現工資拖欠、裁員甚至倒閉的情況。 網絡上不斷有網友披露欠薪的情況:朋友上個月只收到了一半薪水,公司給出的理由是「資金周轉困難」;表姐所在的私立學校已經連續三個月延遲發放工資;就連鄰居王阿姨工作了二十年的老廠子,也開始出現工資拖欠的情況。 「工作15年,第一次遇到工資發不出來。」在山東某製造業國企任職的張先生說,公司已連續兩個月延遲發放工資,管理層給出的解釋是「現金流緊張」。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5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中國企業欠薪案件同比增長37%,涉及製造業、房地產、教培、零售等多個行業。 搜狐網報導,中小企業欠薪比例最高,但部分大型企業、甚至上市公司也出現工資延遲發放現象。建築業、服務業、外貿企業成為欠薪"重災區",部分企業員工工資拖欠超過3個月。 一些曾經被認為永不倒閉的企業,如今也陷入經營困境。 例如:某知名家電企業被曝裁員30%,部分員工工資按70%發放;某地方城投公司延遲發放績效獎金,基層員工收入銳減;某連鎖餐飲品牌因資金鏈斷裂,全國多家門店停業,員工討薪無門。 有網友發帖說,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孩子的學費,老人的醫藥費,信用卡債務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工資發不出來,這日子還怎麼過?要是再不想辦法,怕是連飯都吃不上了。到底該怎麼辦才能在這經濟寒冬中活下去? 還有網友表示,這種情況下,指望公司、指望政府?別做夢了!現在是真刀真槍的生存戰,要麼自己想辦法,要麼等著被淘汰。在這種局面下,我們到底該怎麼自救? 有網友支招說,現在要早做好4種準備: 1、健身 網友說,生病的代價有多大?一場大病下來,怕是攢了半輩子的錢都不夠花。每天跑跑步、做做俯臥撐,成本等於零。但是回報呢?精力充沛、身體健康,工作效率提高,生病概率降低。這筆賬,怎麼算都是賺的。 2、存錢 有人說,現在工資都發不出來了,哪還有錢存? 網友說,要狠抓每一分錢。外賣?自己做。新衣服?能穿就行。不要以為存錢就是為了以後花,存錢是給自己留條後路。萬一哪天真的失業了,至少不至於第二天就喝西北風。 3、降低消費 網友舉例,同事小李就是個好例子。以前天天點外賣,週末必須下館子。自從公司經營不善,工資經常拖欠,他學會了精打細算。做飯自己來,便宜又健康。逛街購物?能不買就不買。這麼一算,每個月至少省下1000。現在省下的每一分錢,都可能是未來的救命錢。 4、搞副業。 擺地攤、做家政、做家教、開滴滴,能賺一點是一點。 對網友提出的4種準備,也有網友不接受。 「你以為你省下的那點錢能保命?別逗了!真要是經濟崩盤,你那點存款也沒用。」 「這不過是把鍋甩給普通人的把戲。公司沒錢發工資,經濟不景氣,憑什麼要老百姓來買單?」 然而,即便面臨如此困境,大部分員工卻仍選擇堅守崗位,不願輕易離職。 中共國家統計局8月19日發佈資料顯示,2025 年 7 月,中國全國城鎮 16—24 歲勞動力失業率(不含在校生,下稱「青年失業率」)為17.8%,較 6 月上升 3.3 個百分點。 網友紛紛以自己經歷反駁官方數據,說,「感覺人數遠遠高於這個數據呀,難不成只計算辭退優化的人數才算失業嗎」「在上班,但是大半年沒發工資了,不敢辭職」「在上班不過快失業了」「今天剛失業」。 (人民報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