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精品:2.1-3:我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即使握手(圖)
 
宇清
物質中原子的排列與特性的關係(合成圖)
【人民報消息】兩個物體不接觸而發生相互作用,稱之為超距作用。科學家不承認超距作用。 但是,生活中我們又發現,磁鐵間不接觸也能相互吸引或者排斥。帶電物體之間也是如此。。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宏觀物體之間,無論靠得多麼近,它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因為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的外層全部是電子。兩個物體「接觸」時,其實是電子在接觸,摩擦起電就是這麼來的。 其實電子間也沒有接觸,因為電子都帶有電場,是電場在相互接觸。說兩個物體直接接觸可以產生彈力和摩擦力,其實課本上說了,彈力和摩擦力,從微觀上講,都屬於電磁力。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所以說,物體間相互作用(力)的實質,是能量相互接觸。 (一)同種能量子之間可以發生相互作用
電場和磁場示意圖(合成圖)
所有帶電的物體周圍都帶有電場,比如質子和電子都帶有電場,帶電的原子和分子也帶有電場。帶同種電荷的物體或者粒子相互排斥;而帶相反電荷的物質或者粒子相互吸引。其實不是物體在排斥和吸引,而是物體所帶的電場在排斥或者吸引;從更微觀上講,是電場子在排斥或者吸引。 所有帶磁的東西都帶有磁場,比如中子就帶有磁場,科學家們發現太空中有中子星,帶有強大的磁場。所有的磁鐵類物體都有兩個極,分別叫做N極和S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而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從更微觀上講,是磁場子之間在相互作用。 (二)不同能量子之間也能發生相互作用 我們研究一個常見的現象:光的折射。 從微觀層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常見的現象。光子進入玻璃時,方向發生了偏折,速度也變慢了。是什麼使光子方向變化的呢?這得看玻璃中有什麼。 玻璃是分子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每一個原子又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也就是說,玻璃中大量存在的就是原子核和電子。那麼,如果光子碰到的是原子核,它們的方向會發生偏折,但應該是雜亂無章的,碰到電子也是一樣,不可能齊刷刷的偏向同一個方向。我們秒之為散射。
左圖:光穿過玻璃三棱鏡時發生折射,有確定的方向;右圖:光子碰撞在原子核或電子的不同部位,會彈向不同的方向,(合成圖)
現在問題就來了,能夠向同一個方向發生偏折的光子,一定既沒有碰到電子,也沒有碰到原子核。那麼它應該是直線運動才對呀?是什麼使光子齊刷刷的向同一個方向偏折呢?玻璃中除了電子和原子核,還能有什麼呢? 您肯定也想起來了:電場和磁場。光子從空氣中(電磁場非常微弱)進入玻璃中(電磁場比較強)時,電磁場使光子的運動方向發生了偏折。這也同時說明另一個問題:電場子和磁場子應該比可見光的光子小很多。這就好比子彈射入一堆大鉛球中,它應該是向各個方向偏折;而射入一堆細沙中,則應該向固定方向偏折,是一個道理。 知曉了能量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容易解釋如下幾種現象:
物質中原子的排列與特性的關係(合成圖)
1、波長越長(頻率越低,光子越小)衍射越明顯 光從小孔中穿過,或者從障礙物邊上通過時會發生衍射。因為物質粒子只會使光子發生散射,卻不會造成衍射,而使光子發生衍射的還是電場子和磁場子這樣的能量子。光子與這種能量子的大小越接近,通過時越容易發生明顯的衍射;反之,光子越大,通過時就越不容易發生明顯衍射。 2、折射率大小與物質的密度沒有關係。 因為折射不是物質粒子造成的,所以折射率不取決於物質粒子的密度。折射是能量場造成的,所以折射率取決於能量子的密度。 3、光通過不同物質時的速度不一樣。 光通過一種凝聚態物質時,在其中的速度只有17米每秒。可以這麼理解:物質的溫度越低,它的核外電子離核走近,原子周圍的能量就越收縮,離核太遠的地方能量場會非常的稀薄,而離核非常近的地方能量場卻非常密集。如果光正好通過能量特別密集的區域,其速度就特別慢;穿過原子核就更慢;如果正好通過能量特別稀疏的區域,其速度就會特別快。 4、物體在溫度很低時特別容易碎 是因為那時原子的能量收縮太厲害了,原子間有的區域能量密度太小,相互作用力就太小,因此特別容易斷裂,即物體容易碎。 5、超導現象,就是一些物質在溫度特別低時,會突然間沒有電阻,電流幾乎不會消耗。 溫度特別低時,超導體中可能形成了一個像隧道一樣的通道,這個通道裡沒有原子(原子排列在通道周圍),電場和磁場也特別稀薄,電子在這裡運動時就像在真空中運動一樣,不會碰到任何東西,所以電流不會減弱。 (人民報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