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猛拍中共馬屁,香港保安局長不敢提六四二字(多圖)
 
資料圖: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紀念 1989 年 6 月 4 日天安門廣場大屠殺的博物館在一棟商業建築內開放。(Photo by Lam Yik Fei/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港警國安處周二(28日)首次動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拘捕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6人後,保安局長鄧炳強在記者會上,一律以「敏感日子」和「課題」取代「六四」二字,使「六四」形同禁語,連部分港媒都「緊跟路線」。有評論分析指,港府揣摩上意之餘,亦必須貼近北京的尺度。
保安局長鄧炳強於記者會上,絕口不提「六四」二字。(直播影片截圖)
記者:「其實是不是以後提到六四都小心,要避免不要觸犯到相關的法例?」 鄧炳強:「是否提及一些『敏感的日子』就違法,這個當然不是。」 記者:「敏感日子是否就是六四?」 鄧炳強:「你講的敏感日子,我想本身日子並不重要……」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雖然口裡說提及六四沒違法,但周二10分鐘的記者會,他無論如何,都講不出「六四」二字,就連官方新聞稿,亦只以「敏感日子」代替,行動證明了一切。 1989年的六四事件,多年來一直是中共政府及中共的忌諱,官方一般以「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發生嚴重政治風波」,來代替用「六四」這字眼,但香港一直未有跟隨,甚至在回歸初期,時任特首董建華更開腔指民主黨「是放下六四包袱的時候」;就連李家超去年5月回應市民可否到維園點燭光,都夠膽說出:「至於…六四事件呢,特區政府多次強調,任何公眾活動,或個人行為都要符合香港法律。」 而立法會上,每年亦有討論「平反六四」的議案,直至國安法之後,民主派完全缺席議會,這議案便無人再提。 近年來,特別是後國安法時代,六四仿如官場禁忌,政府官員不敢講,但是不是代表民間不能講?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回應《有線新聞》時表示,六四不是一個禁日,亦沒有任何活動被法律去禁止,法律的要求是看有沒有人有犯罪的意圖。 部分傳媒緊跟港府「口徑」 記者翻查鄒幸彤被捕的新聞,已變成官方喉舌的《港台》完全跟風不提「六四」,其他包括《無線》、《商台》、《星島》,都只敢引用記者提問所說出的「六四」。 媒體報道與高官的口徑一致,到底是自我審查抑或是收到「提示」,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認為,兩者都有可能:「我想看得到的是實際上兩樣都有,揣摩上意和貼近北京的尺度。揣摩上意是一件事,但我相信在中共治港系統裡面,可能已經下達死命令給這些官員去跟循,等於說不能亂提。」 研究六四事件中大學者去年被拒續簽證入境 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劉銳紹表示,從去年專門研究六四的中大副教授何曉清,被港府拒絕續簽證入境;到本月台灣的總統賴清德就職,從建制到本港親中媒體,都從以前慣用的稱呼,改為台灣領導人、或只直接講賴清德名字來看,顯然在兩岸事務上,港府接到來自北京的命令。 劉銳紹說:「香港在政治上面緊跟北京,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至於會不會落實到某一件事件或者某一個名詞上面,就要因事而異。建制現在對六四這個詞,暫時還沒有很大的禁忌,我想這會維持一段頗長的時候,民間有民間那種反應,官方有官方的禁忌。」 至於官員不講六四,是特區政府揣摩上意,抑或來自北京的命令,他認為難以下定論。△(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30/8310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