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 上半年從中國進口暴跌
 
【人民報消息】在美中兩國官員希望防止兩國緊張關係進一步惡化之際,許多美國公司加速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美國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頭五個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暴跌24%,而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爲美國的最大的貿易伙伴。 華盛頓郵報8月6日報道,許多公司,像惠普(HP)、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樂高(LEGO)等近年來一直在爲美國的消費者調整其供應鏈,要麼爲了避免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帶來的風險,要麼作爲產地更接近消費者的更長期戰略的一部分。 因此,中國作爲全球製造業中心的作用可能遭遇中國20多年前加入世貿組織的全球貿易系統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墨西哥、越南、泰國在不斷蠶食中國的獨霸地位,儘管這些國家缺乏中國那樣的體量及世界級的基礎設施。 報道說,政治和經濟因素的合力,在驅動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 川普政府期間實施的對近三分之二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開始令訂單減少。中國工人的工資不斷升高,令以往廉價勞工的優勢逐步消失。而習近平以國營企業爲中心的經濟戰略、對大批私人公司的整肅,以及對美國的強硬態度等等,更令商業關係進一步冷卻。 報道援引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亞當·斯萊特(Adam Slater)的分析說:「政府對彼此的行爲-更加敵對、對抗的立場-開始影響私人領域的決策,因爲這改變了風險輪廓。」 報道表示,美國人花在購買進口產品上的支出,每六美元中就有一美元用於中國產品,而新冠病毒疫情前是四美元就有一美元花在購買中國產品上。 另外,日本也在減少從中國的進口。不過,像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 同時,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建廠的越來越少,這表明其他亞洲國家將持續增加對美國的出口,付出代價的則是中國。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數據,在中國新的或「綠地」場所的年度投資支出從2010年的1000億美元暴跌到2019年的500億美元,去年則只有180億美元。 斯萊特說:「我們看到美國的脫鉤看來將會持續。真正的問題是,這會擴大到多大程度。」 美國政府一直對美中貿易有一個積極的說辭,試圖向中國政府確保,美國只是希望將商業關係「去風險」,將關鍵的供應鏈轉移到美國或盟國,而不是謀求經濟脫鉤。 出於不斷增加的國家安全憂慮,美國政府限制最尖端的半導體產品向中國出口,並計劃很快宣佈限制美國對中國技術領域的投資。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今年7月訪問北京期間表示,去年創紀錄的美中貿易表明,「我們的公司進行貿易和投資還有很大的空間」。 報道說,一位要求匿名的財政部官員表示,剔除通脹因素的的貿易總量仍舊非常巨大,接近以往最高水平。 報道表示,隨着製造商越來越青睞區域供應系統,而不是全球供應鏈,墨西哥今年早些時候成爲美國的最大貿易伙伴。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交替成爲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越南和泰國成爲外國公司在中國之外尋求供應鏈多樣化的主要選擇。印度也在吸引一些製造商的注意,例如蘋果公司計劃加強在印度的蘋果手機生產。(轉自美國之音)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8/7/7710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