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微觀世界的水 100°C時會結冰(圖)
 
日本IHM江本勝博士等科學家曾發現,微觀下水能形成不同形狀的結晶。圖為水播放聖誕歌曲「平安夜」之後,形成的水結晶。(视频截图)
【人民報消息】眾所周知,水在0°C(攝氏度)時結冰,100°C時沸騰。但是,科學家最近發現,在微觀世界裡,水在100°C卻結冰,而不是沸騰。 據物理學網站phys.org2016年11月28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對此試驗結果感到驚訝。科學家通常知道,水在微觀下的沸騰和結冰溫度點會發生變化,下降10°C左右。 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在通常100°C沸點條件下,碳納米管中的水卻變成結冰狀態。更確切地說,105°C甚至151°C時,水在碳納米管中不僅不沸騰,反而變成冰的狀態——凝固不動。 科學家意識到,日常熟知的物質性質在微觀下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化學教授麥克.斯特諾(Michael Strano)說:「如果把液體放入納米大小的容器中,會改變它的相位變化特徵。」因此水在納米水平的碳導管中,那些水可能因為單位空間的水分子數量明顯減少而出現與宏觀所見截然不同的特點——100°C時並不沸騰而是結冰。 報導說,科學家未預料到水在納米水平的微觀性質會發生如此神奇的變化。斯特諾教授說:「這種變化結果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想。」 他補充道,水在碳納米管內的狀態不是通常的「冰」狀態,而是類似冰的晶體狀態。他說:「它不是真正的冰,而是像冰那樣的狀態。」 斯特諾教授還表示,另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是與先前預料的「碳會排斥水分子進入」正相反,水分子非常順利地進入納米碳管之中,其原因目前不明。 這不是科學家第一次注意到水在微觀下的神奇變化。早在1994年,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Masaru Emoto)等人開始研究水的結晶現象。經過幾年的觀察,他們驚奇地發現,水結晶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而是隨著水所處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江本勝博士等人在《來自水的訊息》一書中描述,如果水的周圍環境帶有「善良、感謝、神聖」信息,顯微鏡下的水結晶圖形很美麗;相反,水在接受到「怨恨、痛苦、焦躁」等訊息後,其結晶形狀會呈現紊亂、醜陋的特徵。 研究者舉例說,為水播放明快爽心的貝多芬《田園》交響曲後,水結晶似乎非常飽滿和明亮;而肖邦的《離別曲》會讓水變成相互分離、各個體積較小的結晶,似乎是「離別」模樣,這些現象讓科學家非常驚訝。(張秉開編譯)△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5/7804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