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谢老实命中本无嗣 积阴德连得三子(图)
 
刘晓
 
清 徐天序《山水画册.行旅》。

【人民报消息】清朝有个姓谢的人,字子敬,浙江宁波镇海县人。年少时他就通过秀才考试。后来受到诉讼案的牵连,谢子敬要登堂受审,但他深以为耻,躲避到住在杭州的姐夫凌某家。 凌某知晓妻弟来的理由后,对他说:「为了在公堂上跪一下这种小事,你就连秀才的身份都舍弃了,是过于清高了。你平素为人老实,但固执不听劝,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但你既然是躲避,需得等风平浪静之后才能回去。我在松江有一个布庄,正好需要一个老实稳重之人去管理,你可愿意去?」谢子敬表示愿意。 到了布庄,众人看过谢子敬写来的信后知晓他到此的前因后果,都觉得他太老实了,就以「谢老实」称呼他,慢慢就成为他的绰号了。此后,谢老实一直在布庄经营生意。 谢老实先娶了住在小江(钱清江)畔的胡氏,没能为他生下子女,后来又娶了沈氏,沈氏也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彼时谢老实已经四十八岁了。 这一年的夏天,谢老实去乡下收帐,收了二百两银子。回来的路上经过一个村庄,看见一群人堵在一个大门周围,都在引颈向内张望。谢老实好奇,就走过去跟旁边的人打听发生什么事。有人告诉他:「这家欠官府的钱,被催得很急,只得将十八岁的小女儿卖给人家为妾。母女不忍分离,正哭得死去活来呢。」 谢老实心生怜悯,感叹道:「生离死别,情有难解。」他有心帮忙,于是推开门进入这户人家,问道:「现在可以退婚吗?需要多少钱?」 旁边一个人说:「卖这女孩儿得来的二百两已缴给官府了。」 媒人则说:「退聘不合情理的。」 又有旁人说道:「只要有银子,不怕不能退。」 谢老实说:「银子可以商量。」 大家在七嘴八舌地议论著。那出二百两买下女孩儿的富家公子因很长时间等不到迎新人的轿子回去,不知何故,就亲自走到新人家看看。众人便将那母女的情况和谢老实的话说与他听。 富家公子说道:「如果能即刻交银子,我便同意退婚。」 谢老实说:「那就一手交还婚约,一手退回银子。」 富家公子看谢老实的外表,猜测他未必有那么多现银,就让随从回去拿婚约。当时围观的人中有笑话谢老实痴傻的,有赞扬他为人仗义的,还有贬损他多事的。 过了一会儿,富家公子的随从将婚约取了回来,谢老实马上拿出二百两银子,围观的人都拍掌大笑。双方遂依照约定而行,等到交割清楚,众人哄然而散。痛哭的母女两人也转悲为喜,正想向恩人道谢,却发现他已经不知去向。 第二年秋天过后,谢老实再次从此地路过,迎面来了一名壮汉,向谢老实长揖施礼,谢老实赶忙还礼。壮汉拦住谢老实的去路,非要谢老实到他家坐一下。谢老实无奈跟着壮汉来到他家门口,发现正是之前付出二百两救下女孩儿的那户人家。 谢老实这才明白,那壮汉原来是那女孩儿的父亲。盛情难却,谢老实只好跟着壮汉进门。等谢老实坐定,壮汉夫妇带着女儿出来正式拜谢,并留他吃饭表达谢意。 一家的殷勤好客,让谢老实无法推辞,也没办法立刻走掉,只得入席吃酒。很快谢老实就被灌醉了,便在书房中打盹儿。夜半醒过来,但见周围灯烛煌煌,妇人正坐在他身边。谢老实吓了一跳,问她为何在此。妇人说:「不是为别的事,是等恩人醒后伺候您盥洗。」 听到声音,妇人的丈夫将水拿进来,请谢老实盥洗。盥洗完后,谢老实出来发现堂上张灯结彩,一会儿,夫妇俩带着他们的女儿出来,对谢老实说:「我们已经打听到您年近五十,尚无子嗣。这女孩儿命中注定应该作您的妾室,查看今天就是吉日,所以今晚就可以洞房。」说罢,便让女儿上前施礼。 谢老实看此情景,也不好直言拒绝,但他说:「不告而娶,恐怕带来三大问题,一是怕被东家斥责荒唐,二是担心我的继室埋怨我不义,三是担忧我的姐夫怪罪我不懂礼。因此一定要写信告知东家和家人,等到一个月后再成婚,否则不敢从命。」 女子的父亲说:「您叫谢老实,应该不会食言。」遂同意推迟成婚。 谢老实清早回到布庄后,就将账目算清交给可托付的友人,说自己昨天在路上接到家信,需要回乡一趟,晚上就要启程。谢老实并不打算接受那家人的报恩方式,因此躲避回乡了。 到杭州时,谢老实遇到两个族人。他们一个是告假的知府,一个是富甲邑里的富翁,都年近五十、没有儿子。听说刘铁嘴算命很准,三人就一同前往。 到了刘铁嘴家,刘铁嘴请三人坐下后便说:「福禄寿三星不约而同一起来呀。」刘铁嘴后面说到的情况果然都与事实相契合。这三人中,最后也是谢老实的寿命最长。 问到子嗣,刘铁嘴道:「从三位的面相来看,都是没有子嗣的。不过,这位先生(指谢老实)面上有阴骘纹,应该是做过大善事,所以五十一岁时将得子,会有三个儿子。」 其他两人问谢老实有什么阴德,谢老实也不愿详谈。回到家乡后,又过了两年多,五十一岁时,谢老实果然接连得了三个儿子。 再说松江那户人家,久等谢老实不来,就去查访,得知他已经回老家了。这家人感念之余,就将谢老实的善行告诉布庄的人,布庄的人又写信告诉凌某,凌某随后将此事告诉族人,族中之人又说给当地缙绅,其后写入乡志。 (参考资料:《咫闻录》)△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7/23/7465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