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图)
 
容乃加
 
艾草是灸疗中医学重宝,古人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人民报消息】艾草有「五月艾」的芳名,同时医家用干艾灸百病,故而称艾草为「灸草」、「医草」。艾草的用处很多,既是好食材,也是医病良药。最古早的中国民谣中,就有采艾的歌谣。「一日不见如三年」的浓情蜜语就是从《诗经》中脱胎而来的:「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国风.王风.采葛》)显然艾草在古代普遍被采用。 《本草纲目》说嫩艾草可以作菜食,和面作成馄饨丸子,也可以做成生姜煎干艾饼,长服止泻痢。艾草入了这些个常民食物,都具有疗病的功效,展现了艾草食疗同源的功用。艾草性至热,李时珍说︰「艾灸百病能回绝气。」中医灸疾用干艾绒,置久而弥善,越陈而越佳,故而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孟子真正说的「七年之病」不是指一般生理上的病,「三年之艾」也是一种借喻,那么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要表达什么思想呢?生在战国时代的孟子,为劝谏各国君主实施仁政,不远千里到处奔波,他讲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他的政治思想的表现。 孟子处在战国时代,看到各诸侯王,讲法术、讲权势、讲利益,但是却几乎不讲仁政,仁政几乎要消失踪迹了。 孟子劝告想要「王天下」的君主们要以「仁政」为重:当今天下之君有好仁政的,那么诸侯都会聚集到他那里为他效命,就像水往低处流那般自然,实施仁政自然就成了天下的君王,即使本人没有「王天下」之意,形势也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天下局势紊乱,人心不古,社会危乱,病情深重。在这种局势中,想「王天下」,就好像「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非唾手可得。艾草虽然是灵药,但针对年久日深的痼疾,想要治好久病,没有三年之艾也起不了作用。但三年之艾不是随取随得的,需要时间,采来之后必须经过三年岁月来成就,若没有准备的功夫,最终也得不到。同样的,君王呀!如果当下不立志于仁政,不积蓄仁政的能量,那么连艾草都不可得,更不用说「三年之艾」。 想「王天下」之王侯,面对社会国家的重疾,如果从现在开始行动,去采集蓄积艾草,则可能还有机会得到三年之艾可用。不然的话,病情日益深重,死情日益迫近眼前,而三年之艾终不可得矣,最终就是无奈地陷入死路。 孟子讲「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为了宣扬「仁政」思想的借喻。将「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放到个人的人生宝库去修为也是很管用。平日为自己建立好习惯,去掉坏思想,行善积德,那就像为自己储存「三年之艾」一样,不怕七年之病来磨,积蓄越多,越有可能不生「七年之病」。△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6/18/7277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