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为何派遣间谍至西方国家
 
2005年12月6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列夫-纳夫若佐夫是NewsMax.com的专栏作家和新闻工作者,1972年从苏俄移居美国。他日前发表文章《中共为何派遣间谍至西方国家》道,中共独裁者使用的战略是“杀手锏”,即使用致命的超级武器。因此,中共军队必须尽可能地了解西方国家,这样才能使出“杀手锏”。例如,为了毁灭或抵销所有西方国家的(核子)反击手段,确保相互毁灭(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核战略,中共有必要查出西方国家的(核子)反击手段,并尽量掌握了解这些国家的动态。

文章说,中共独裁者将它们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战争视为一场其与瞎眼敌人的决斗,由于它们可以看见敌人,因此他们可以精确地使用“杀手锏”,并令敌人致命。

美国媒体不会避免报导联邦调查局(FBI)逮捕涉嫌的中共间谍的消息,因此,2005年11月6日就报导了一则在加州的逮捕行动。

而此前在2005年2月14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网站上的一则头条新闻标题为“中共增加在美国高技术间谍活动”:

联邦调查局派到加州调查中共科技间谍活动的探员数量大增,因为时代杂志报导北京涉嫌吸收平民窃取美国技术。

报导中说,涉嫌的间谍案件从东岸的纽泽西到西岸的加州都有。

不过,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共为何要派遣间谍到西方国家的说法,却令文章作者不以为然。列夫-纳夫若佐夫在文中描述时所用语气颇带讽刺性。

文章说,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共独裁者的间谍活动是如何解释的呢?

雨果在1862年出版的《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中解释了因为贫穷造成了偷窃:他书中的角色偷了一个大面包要给生病的母亲,因为他买不起。明显地,没有了贫穷,偷窃也将停止。

同样地,美国主流媒体也是这样解释中共间谍窃取美国军事机密。一年前,中共还没有像美国一样先进的印地安战斧(Tomahawk)巡航飞弹。难怪一年前有一对华裔夫妇因为传递价值五十万美金的飞弹系统电脑零件给中共军方,在威斯康辛州被拘捕。美国广播公司的报导说,当中共拥有所有西方国家拥有的武器后,他们就没有必要再偷窃了。

公平点吧!可怜可怜中共的军队,他们在一年前根本不可能独自修造出像美国印地安战斧一样先进的巡航飞弹,因此才会用偷的!

文章还对中共在西方世界从事间谍活动的便利有效因素进行了阐述。

文章说,通常,民主制度与独裁专制比起来,在从事间谍活动时较为不利。民主制度社会是开放的,在和平时期当然如此。而在独裁专制下很多被视为是秘密的东西,在民主制度下都可以在媒体中、在他们的立法机关和其它公共论坛里谈论。成千上万的“非法外籍人士”在美国可以像合法公民一样居住,只要他们支付房租即可。而在独裁专制下,任何一个非法外籍人士只要被查到,立刻会被当作间谍被处死或被视为一名可恨的罪犯终生监禁。

但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之间,在中西方的间谍活动上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差距,对中共有利,不利于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几乎都会说英语,而中文对西方人来说却被认为太困难,除了西方媒体上一些粗略的评论之外,中国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依然像数十年或数世纪前一样神秘。

因此中共的独裁者就采用了新的大面积的间谍。即使联邦调查局也承认涉入间谍活动的中国“卧底公司”("front companies")数量不少于3,500个。

这是史无前例的。史达林不了解成立“卧底公司”的私人企业价值,并在1930年代废除它,希特勒也没有使用它们。但想想看,它们对中国的独裁者多么有用啊!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换取某一技术领域,那么为什么不让这家公司里的几名雇员间谍暗中窃取同一技术领域的秘密?如果他们被抓,该公司的中国老板就可以辩说:他们怎么会知道他们公司里的某些雇员是间谍?

那么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呢?美国政府无法强制他们雇用间谍。相反地,他们之中有很多反而还转移美国科技秘密给中共独裁政权,来交换中国市场占有率,让他们出售物品与服务。

不过,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已准备好要为中共独裁政权服务的想法是错误的,就好比认为每个俄国人都已准备好要为苏联独裁政权(已于1991年瓦解)服务的想法是错误的,或者认为每个德国人都已准备好要为纳粹独裁政权服务的想法也是错误的。然而的确有一些俄国人和德国人诚挚地支持苏联和纳粹独裁,而某些中国人也支持 1949年以后的中共独裁政权。

但苏俄或纳粹德国并没有派十五万名学生及研究员到美国,这却是中共派至美国的学生及研究员的人数。

文章针对西方国家没有持象过去对待苏联及纳粹德国那样对付中共的做法进行了嘲讽。

文章说,美国曾强烈地公开批评苏俄和纳粹德国的独裁专政,而在天安门广场大屠杀迅速被遗忘之后,我却从未看见或听见用任何负面的字眼如“专政”或“独裁者”公开地形容中共。

一个决定到美国当间谍的中国人,当他看到美国政府对当前中共政权除了关爱之外,没有什么其它想法的时候,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放手为这个“可爱”的政权卖力呢?

资料来源(大纪元)



 
分享:
 
人气:13,56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