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記者手記:萬源滋味
 
中國青年報記者楊得志
 
2004年9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儘管從小在甘肅貧困地區長大,也曾多次採訪西藏、貴州的貧困地區,但當我拿着羣衆的舉報信、一路顛簸來到萬源,卻仍然被這裏的貧窮和落後所震驚。而那些和當地貧困狀況格格不入、反差鮮明的東西,更讓我難以平靜。

  「這個房間宋祖英都住過呢!」在既不能上網也無法打長途電話的萬源大酒店,前臺服務員熱情地給我推薦着201房間。說話間,一輛尼桑越野車閃着警燈呼嘯而來,背後是一串嶄新的別克、帕薩特和本田,服務員一一指點:「這是××官員的,那是政府的。」

  201其實只是一間稍大一點的單人房,但卻是服務員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爲那個著名的演員和那場盛大的演出。親眼見到崇拜的明星入住酒店的服務員們是在電視直播中欣賞的演出「票太貴了,我們一個月還掙不到400元呢,那都是公家出錢看的。」

 晚上在市區散步,一座小城,一條主要街道,依山而建的各種小路斜斜地延伸着。而在小路兩旁,一串串路燈亮得晃眼。這種類似葡萄串的路燈,每一杆上密密地串着幾十上百個亮閃閃的燈泡。這樣的燈我曾經在大連美麗的廣場中欣賞過,但出現在這樣狹窄而有些破舊的山區巷子中,卻顯得格外不協調。路燈不但亮度高而且密度也很大,路上每隔不到10米就是一杆,照得這個小小的山城宛如白晝。出租司機對記者說:「有什麼必要啊!花這麼多錢。」

  據知情人說,就是這些路燈,兩年多間已經換了兩次。每杆燈4000多塊,每次換都是強行攤派給各單位出錢。

 因爲山路難行,小城少有外地人的蹤影,我的普通話就顯得有些特別。那些答應接受採訪的幹部更是小心翼翼。每次,我們都是約好,我先打車到某個地方的門口,買單下車;然後,被採訪對象打車從某個小巷子中竄出,在我身邊突然停車,我上車後,繼續去往某個茶樓或者農莊。在走進茶樓的包廂前,雙方一言不發,直至關上門,大家才熱烈握手。

  「請記者同志理解,要是被市裏領導知道,我們就全完了。」每一個採訪對象都要這樣再三叮囑。儘管如此,還是有衆多幹部羣衆憑着良知、冒着風險提供了大量的證據。

  採訪結束後,我特意再次來到位於一個小山坡上的萬源保衛戰紀念館,向當年浴血奮戰的紅軍將士致敬。

  在蕭瑟的山風中,徐向前元帥和衆多紅軍將士的銅像靜靜矗立,凝望着山下這片灑滿烈士獻血、而今依然貧困的土地。

 
分享:
 
人氣:14,90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