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工程「瘦身」 胡又給了江三代表一個難堪(圖)
 
曾仁全
 
2004年8月1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被譽爲2008年奧運會「鳥巢」的國家體育場主會場,從7月30日開始突然停工了。儘管當局的解釋冠冕堂皇,理由充足,但是,這個決定並非奧運組委會可以決定的,也不是草率決定的,這是胡溫體制又給了江三代表的一個難堪。

據了解,這次面臨調整的奧運工程不僅僅是「鳥巢」工程,國家游泳館和五棵松體育場等奧運項目也要減少投資規模。「鳥巢」也叫國家體育場,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主體育場。由瑞士設計師赫爾佐格等人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完成,因爲設計「新穎超前」,江澤民當時的人馬投其所好,自然是知道江澤民喜歡做秀,喜歡時髦,將其中標。最初的預算造價爲35億元人民幣。然而,在工程開工後發現,實際造價超過預算的50%到70%以上。也就是說,僅這個主會場就要花去近70億萬人民幣,這是奧運會史之最奢侈的體育館,從而引起了國內很多「專家」和胡溫體制內的官員對鳥巢開始高度審視。

北京市奧組委執行委員魏紀中在前往雅典參加奧運會前夕,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一席話語給江澤民的執政思路打了一個巨大的問號:「外國設計家是根本不考慮你的成本,他就要求他的新穎性,他的新奇性。也就是說,有些東西他在國內不可能做到的,他拿到你這裏來做,因爲他是花你的錢。」

喜歡新穎性,新奇性是江澤民執政時期的特色。不久前北京市提出了「節儉辦奧運」的新觀點,就是要降低成本,注重實效,把奧運會場館的建設和北京市整體規劃與長遠發展統一起來。這些都體現了胡溫班子的執政理念,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胡溫將在相當一段時間裏,爲江澤民擦不完的屁股,清不完的狗屎帳,那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好高騖遠的「達標」工程大多是豆腐渣工程,那些工程將中國人民整苦了,將中國社會整窮了,幾代人將要負出慘痛的代價。

不僅是奧運會的各項工程是花裏胡哨的工程,可以說,江澤民執政十三年來,撈民傷財的工程鋪天蓋地,從「中華世紀壇」到「國家大劇院」,從「東方大學城」到「鐵本鋼鐵工程」,從「三峽移民工程」到長江、黃河的水利工程,胡溫體制在對投資項目審計中驚訝地發現,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投資都是盲目上馬,投資論證竟然像小孩「過家家」般的草率,致使千百萬元、甚至是數億元的資金打了「水漂」,交了「學費」。1997年,安徽省合肥市興建了一個現代化的垃圾處理場。除了引進設備花了2400萬元,國內配套、徵地、建廠房、修路等一共花了一億零六百多萬元,可幾年下來,這個垃圾處理場到最後就成了一堆「垃圾」──竣工後才知道是產品不對路、高投入、低產出的工程。原來,這個垃圾處理廠是經過所謂「專家」──廳局長、各大辦主任在辦公室裏「框框估估」就敲定了。

從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那幾年裏,在江澤民好大喜功政策的誘導下,各類「評比」、「創建」活動此起彼復,全國大小城市熱衷於做秀,創建「全國百強縣(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旅遊城市」、「全國環保城市」等評比、創建活動已到瘋狂的地步,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全國大小城市鋪天蓋地的興起,結果都是豆腐渣工程、投資不見效益的短期工程,有限的地方財力,有限的國家資源,被好高騖遠的官員們打著「創建」的旗號揮霍殆盡。

「東方大學城」於1999年動工修建,到2003年竣工,江澤民曾親臨指導,有江澤民的親筆提詞,它如畫的風景、氣勢恢宏的建築的外表掩飾不住農民工血淚斑斑的控訴,所欠下十二億元的工程款(主要是農民工的工錢)創造了中國欠款之最。在江三代表思想的鼓動下,於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悄然興起的、藉助於興辦教育而大量「開發」的「大學城」風起雲湧,鋪天蓋地發展起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大學城已有50多個,有的大學已辦成「公園式」、「風暴式」的園藝區,鉅額貸款無法償還都不是主要問題,而實際上,最大的隱患是教育體制的進一步墮落和腐化,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學子將會被張著血盆大口的「吃教育」的人拒之門外。在這些新興的大學城裏,教育的軟環境的「改善」就意味著教育體制的全面蛻化變質,以賺錢爲目的的利益集團將教書育人的場所變成了搖錢樹。

被稱爲「愚民工程」的三峽移民工程問題在媒體曝光後,無疑於扇了江三代表一記響亮的耳光。當三峽庫區的老百姓響應黨的號召、像被牽豬趕羊一樣趕到遠在內蒙古的「新居」時,他們的新居房屋普遍的地基下沉、房頂塌陷、牆體開裂,就連春天颳風都把一些屋頂掀掉了。這些,都是口口聲聲高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公僕」們的所作所爲。

一查就是漏洞,一審就有問題,江三代表執政時期,留下了層出不窮的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無數個重大隱患的橋樑、高樓、水電站、堤壩等等工程設施記錄著十三年創造的「輝煌」,也留下了腐敗制度的記憶。

2004年8月7日於廣州

轉自大紀元

 
分享:
 
人氣:16,30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