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香港──東方的鐵達尼號
 
作者:廖天琪
 
【人民報消息】美國國務院日前對香港特區政府再次阻止美籍華裔人權人士吳弘達入境,表示「深切關注」,同時警告港方,這種做法將會侷限香港的言論和集會自由。其實香港的「一國兩制」在最近一系列的事件中,已經顯示了它已逐漸變成一紙空文。

拿南華早報爲例,繼資深的記者如Jonathan Fenby, Charles Anderson 之後,林和立(Willy Wo-Lap Lam)也被逼走了,他空出的位子由大陸的一個記者所佔據。林和立現在成了CNN的專欄作家,反而如魚得水,精闢獨到的文章經常信手拈來。 接下來該報駐大陸的辦公室的「上級機關」被掉了包,由原來的外交部易手給港澳辦。新上級宣稱該報不可以繼續僱用洋人記者,對該報原有的外籍記者進行有形無形的干預,小動作連連不斷。最後南華早報駐北京辦事處的主任貝克Jasper Becker終於不堪騷擾,掛冠而去。這樣一份國際上有分量的報紙,現在可以說已經被北京攥在兜裏了。該報目前走的自律路線已經使報紙的質量和銷量大大減低。

4 月16日吳弘達到香港,欲訪友購書,卻在機場被移民局官員以「安全理由」擋駕,不得入境,據說是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作出的決定。香港南華早報4月17日英文版公佈了一項民意調查,有71.7%的港人認爲拒絕吳弘達入境是香港面對北京逐漸失去獨立性的信號。

六月香港外國記者俱樂部向吳弘達發出邀請函,請他6月25日出席香港迴歸五週年的研討會。香港當局再度拒絕了吳氏的入境。南華早報6月25日報道,保安局葉局長表示,拒絕吳弘達是完全符合香港法律的。「我不認爲吳先生有必要到香港來跟朋友會面,要交流溝通,方法多的是 ━ 有電子郵件、電話及其他方式。」葉太的說詞令人啼笑皆非。吳弘達若有造化,聽從葉太的建議,今後多用電子郵件和電話跟同行們交流,還真可省了不少機票錢和旅館費呢。

然而北京方面已經口頭應允吳氏到港三天在前,而港方卻又拒絕吳弘達入港在後,這似乎有點犯衝,讓北京下不了臺,不怕馬屁拍到馬蹄上了嗎?奴才有時真比惡主還要入木三分。葉太體察龍顔,體貼江主子即將臨蒞香江,故將一切可能破壞和諧氣氛的因素扼殺於萌芽中。香港的官員甚至跟美國幾個關鍵的機場的航空公司關照,請他們留意,香港在7月1日以前不接受一位名叫吳弘達的乘客入境。

邀請吳弘達的外國記者俱樂部也同時請了美國著名漢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的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參加研討會。林培瑞於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時,協助了方勵之夫婦躲避到美國大使館。他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黎安友(Andrew Nathan)教授合作,編輯翻譯了英文《天安門文件》(Tiananmen Papers)這本書(中文版名《六四真相》)。林培瑞6月25日抵達香港時,在機場被入境當局扣查問話四十五分鐘後才獲准入境。

據林培瑞教授說,移民官員問他爲什麼1996年被北京拒絕於國門之外。「我告訴他們實話 ━ 我不知道。」相信這類想要刁難和羞辱林培瑞的小動作,是香港官員經過葉太的調教後,自導自演的發明,揣摩了「上邊」的意旨,隨意揮灑,以此表示「忠於職守」,能博得主子的嘉獎。

能有這麼一批善於察言觀色,爲虎作倀的地方官,北京其實應該高枕無憂。董特首下一步是通過「反顛覆法」。有了明文規定的「法」之後,就不勞葉太這樣的官員費神,又是辯解,又是部署,甚至把觸鬚伸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屆時她只需纖手一舉,三頭六臂的搗蛋鬼盡入囊中。

江澤民7月1日到港來觀禮,參加「明珠入懷」五週年的慶典時,必然朕心大喜,對嘍羅們獎勵有加。美中不足的是,他這位黃昏老人的政治和生理的良辰美景時日不多了,我們且看十月。

——原載《觀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6/29/2169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