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 (图)
 
2002年11月12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中国预计将在共产党的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胡锦涛将“没收”江泽民的权位,坐上党的第一把交椅。至于国家元首职位,现在是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应该在明年三月扶正。但是,对于这个即将掌管13亿人口大国统治权的人,大家还是所知甚少,也不清楚他到底能掌握多少实权。

*中共交权波折*

据美国之音记者洪理达北京11日报导,在共产党治下中国,政权交接一向都没顺利过。毛泽东主席生前选定过两个接班人,一个是刘少奇,一个是林彪,结果俩人先后被说成是“叛徒”,在声名狼籍中死去。两名由已故最高领袖邓小平钦定的继位人,胡耀邦和赵紫阳,也因为过于自由化而遭罢黜。 虽然说大家一般都认为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将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职务,但这并不是说他的接班已是板上定钉了。

*胡锦涛接班安排*

中国官方媒体从来没有公开报导胡锦涛将要接江泽民的班,而且江泽民本人也没有公开宣称他要退位。分析中国缺乏透明的政治,不知为多少人提供了专业饭碗。这些中国问题专家如今都说,所有的迹象似乎都证实:胡锦涛要接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弗雷德·泰维斯说,胡锦涛的上台早在十年前党的14大上就安排好了,那个时候,邓小平已经表示了他的这位手下的特殊身份。泰维斯说:“早在1992年, 我们就知道,胡49岁时就被提拔进政治局常委,这至少是经邓批准的,而在我看来整个事实证明。毫无疑问,这项任命是邓小平本人钦定的。”

*中国决策小圈子*

中国的政治决策过程是在党内上层小圈子内集体和秘密进行的。这个小圈子至今还受邓小平的影响。中国专家泰维斯说,虽然江泽民本人最初并不喜欢让胡锦涛做他的继承人,但是胡锦涛既避免靠左,也注意不往右靠,终于得到其他高层领导的首肯。泰维斯说:“江泽民当然没有邓小平那么大的影响和权力,他当时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要获得集体决策的批准。”十年前由邓小平一手提拨的胡锦涛今年已经59岁了。他一直韬光养晦,耐心等待自己的时机,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对西方人来说,这位国家副主席都是个谜。

*胡锦涛宋平关系*

胡锦涛生于1942年,在中国的名牌大学清华大学攻读水利机械。他曾在内陆贫穷的甘肃、贵州工作过,赢得了党内资历。在这个期间,胡锦涛得到了保守的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宋平的大力栽培。胡锦涛上升得很快。这主要归功于他和宋平的关系。1982年,他已经进入了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胡锦涛干了几年甘肃省委书记。1988至1992年担任中共在西藏的第一把手,那是中国政治最为敏感的地方。1989年,胡锦涛宣布拉萨戒严,镇压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西藏活动人士指出,胡锦涛在当地的作为表明,他是一个强硬的保守派。但是也有人说胡锦涛因为高原反应,大部份时间都不在西藏,所以当时可能只是执行中央的决定而已。

*党校改革教程*

1993年,胡锦涛出任中共中央党校的校长。这是培训国家官员的学校。他打破了死板的教程,引进对政治改革和西方管理方式的活跃辩论。一些分析家认为,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政绩表明,他是一个温和的自由派。然而,多少年来,连和胡有过接触的人都对他琢磨不清。吴国光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从前也是共产党官员。吴国光说:“胡锦涛我对他完全不了解。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个人和他有过短暂的接触,我想,这个不足以评判他。我觉得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虽然进入中国领导层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更是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是他都成功地让别人不了解他。这对他能够成功地继承最高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江泽民余威*

吴国光说,胡锦涛这十年能够在政治上生存下来,就是因为他保持了低姿态,同时避免犯下大的错误。这位教授认为,胡锦涛等新一代领导人都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被提拔的,他们会继续支持中国的经济改革,不会回到过去的左倾路线。吴国光说:“我想他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这当然就决定他们不可能放弃改革开放的政策。另外,由于文革的经历、改革的经历,都使中国社会越来越非道德化、越来越没有纪律。”然而,即使胡锦涛象期望的那样成为了党的总书记,许多分析家指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江泽民不会彻底放弃对政府各方面的控制。作为没有经过检验的领导人,胡锦涛还必须屈从江泽民的余威。

伊万·梅德罗是美国智库机构[兰德公司]在华盛顿的中国问题分析专家。他说,胡锦涛现在的处境就像当年1989年江泽民时的情形类似。当时,出任最高职务的江泽民相对一些重量级大老而言也算是无名小辈。梅德罗说:“党的总书记不论是胡锦涛还是江泽民,他们都受结构的制约,在运作上越来越离不开以共识为基础的决策结构。”因此,胡锦涛虽然可能在名义上成为中国新的领导人,但是大多数观察家认为,他将继续执行由江泽民和江的盟友推出的政策。也许还需要一段岁月,胡锦涛才能显露他的庐山真面目,才会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分享:
 
人气:13,86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