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草原悲歌 ──那个美丽而传统的村庄消失了 (图)
 
【人民报消息】内蒙古乌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西南部,东临黄河,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南与宁夏石嘴山市毗邻,总面积219.7平方公里,辖一乡一镇一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及六个矿区街道办事处,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矿区,经济总量偏小,财力收入年年入不敷出。没想到,2001年12月17日凌灾往这个贫穷的地方再撒了一把盐:淹没了桥西镇和乌兰乡的五个村,三个养殖场,两所学校,十三个加工厂,受灾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受灾农户近900户,人口近4000人,牲畜近4900余头,农机具1000余台辆,机井15眼,乡村公路近15公里,共计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当时,黄河水象狂风一样卷过来,流速相当的快。我们组织村民撤退,告诉大家,保命要紧,东西牲口都不要了。有一些人不想走,我们组织人力把他架出去。当时很紧张,用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才把人全部撤走,最后一个撤走的是一个残疾人,是我们把他背出去的。还有一个人,在冰水里抱著一个小孩,水已经到了大腿根,离岸边大约有六七十米远,我们把大卡车倒著开进去,这才把他救出来……如此的惊心动魄,在乌达区王志明痛苦的回忆中,我们感觉到2001年12月17日那场凌灾,仿佛就在昨天──

蝗灾、风灾、雪灾、沙灾、旱灾……在连续遭受多种自然灾害后,凌灾又接踵而来,把草原撞击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有人把这次凌汛称著“内蒙古第六灾。六种灾害之后,内蒙古青基会秘书长陈蕾心头的那笔帐,不由得又沉重了几分:因为连续三年的多灾并发,给内蒙古特别是农村牧区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有260多万农牧民出现了可怕的“返贫现象§;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草原无草牛羊稀,逃沙躲雪大迁徙……

这次凌灾,还使一个村庄消失。在离黄河堤岸最近的乌兰木头村,凌灾发生20多天后,整个村庄还陷在冰中,房屋在冰中,拖拉机在冰中,牛羊在冰中,粮食在冰中,孩子的课本在冰中,新娘的嫁妆在冰中……

在乌达农场二小四年级学生陈晓敏一家三口每月花70元租的“新家§里,总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堆满了杂物,从门口到床头,只有一条窄窄的过道。陈晓敏的妈妈说,20000斤玉米没有捞出来,仅此一项就损失一万多元。在这个以农耕为主的家庭,一年的收入来源就指望著这些玉米棒子呢。家没了,家具、农机具、化肥……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只有政府发的200元安家费……

同他们一样,乌兰木头村170户人家、近500人口都没有了家,没有了粮食,没有猪牛羊。在离乌兰木头村最近的一个村庄,记者看到,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挤著四五户灾民。

“冰雪完全融化要到五月初,水要完全退去或者渗透到地下,要等到七八月份。“即便冰雪融化大水退去,地基墙根都已经疏松变软,房屋将倒塌。而被冰水淹过的土地,土质松软,含盐碱高,不宜耕种。桥西镇王志明表示,根本不可能在原址重建家园。

村民不愿意外迁,这是他们的根,哪怕移动一米两米,在他们看来,都叫背井离乡。然而迁与不迁,这里已经成为了废墟,也就是说,从前那个美丽而又传统的乌兰木头村,在这次凌灾中消失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3/1835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