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高分考生遭退档 高招你有多少谜(1)
 
高分考生为何遭遇退档

H省学生王濮是农民的孩子,长了18年连省会城市都没去过,却有一个到北京读书的梦。今年高考,王濮考了692分(满分900分),成绩在H省第一志愿报考北京S大学的考生中排名第6,远远超出S大学在该省629分的录取分数线。王濮把来京的行囊都准备好了,等来的却是第二志愿--一所省内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濮在京工作的舅舅到S大学去查询,得到的解释是王濮的血压偏高。王濮的舅舅查阅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发现王濮的血压完全在标准范围内。

王濮的舅舅和律师为此找到S大学,并带去了律师函,要求该校把王濮招回S大学。

8月28日,王濮的舅舅和其所聘请的张律师向本报投诉此事。王濮的舅舅在投诉信里说,“我们的高校是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地方,在人们心目中是最圣洁的一方净土。学校这种所作所为,不能不让人感到失望、伤感和无限的悲哀。

8月29日,记者打电话向S大学询问其详,S大学教务处处长说:教育部规定血压不超过18.66/12kpa即为正常血压,王濮的体检血压是18/11kpa,没有超标,但相比其他考生而言是偏高的。S大学到H省招生的老师因此和H省招办商量退档,H省招办录检组二组组长在王濮的退档表签署“同意,并签了字。因此说,退档手续是完备的。当然,如果H省招办不同意退档,我们也就不好退了,实际上决定权在省招办。后来王濮的家长到学校询问,我说按情况应该录取。如果H省招办觉得退档有差错,让学校录,学校就得录,招办说不录就不录。

记者提出,退档意向是S大学首先提出,第一责任如何转移到H省招办?该处长说,教育部规定可按120%调档,因此我们总是要退掉20%的档案,退掉谁,要和H省招办共同商量,招办签字把关。S大学在H省计划招24个学生,按120%的比例要调29份档。这29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最低也有656分,都超过了我们的标准,因此要德智体全面衡量,德育体育没问题,再按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高分退档多得很,因为我们学校毕业生面临的是艰苦行业,对身体要求高一些。

该处长说,现在家长找我们,但我们认为家长没法和学校直接见面,希望家长去找H省招办,招办有纪检单位,如果家长的要求合理,H省招办肯定会受理,并和学校商量补录。家长找律师是家长的权利,但现在律师要求学校限期答复,我认为律师也不是执法者,如果认为学校有问题可以去告,找学校主管领导也行。谈到最后,该处长竟然话锋一转,说我还是愿意把他录进来。记者追问,现在S大学在H省的名额已经录满,如何招?该处长说,可以动用2%的扩招名额。记者再问,既然可以补招,说明当时退档理由不充分,何况王濮的成绩在29人中名列前茅,当时为何不招。处长说,2%的机动名额要统筹使用。

8月30日,王濮的舅舅和律师被紧急“应招到S大学,拿到了该大学给H省招办的一纸公函,称准备补录王濮,请协办。

8月31日,记者闻听此信,甚为惊讶,一天前S大学还称补录与否决定权在省招办,为何一天后就开出了补录函?

一个考生的命运轨迹几番弯转得如此轻易,到底是什么在操纵?记者当晚动身前往H省。

五元钱买来一张“联络图”

9月1日下午两点,记者来到距H省省会七八十公里的某市某山庄,H省高招办就设于此。

山庄门前广场空旷,铁门紧闭,门口零星十余人在向内打探。有的在用手机联络。

向门内执勤武警出示记者证,武警不屑一顾,称除出入证外的任何证件都没用。问到哪里开出入证,答到省高招办开,再问高招办在何处,答就在这里面。

记者愕然。开不来出入证,就进不去门,可进不去门,又怎么开来出入证。向武警求解这个怪圈,未果,再问高招办是否有联系电话,回答一概不知。

观察了一会儿,果然进门人都持有一张黄色出入证,没有章,像白条。拦住一个持条进门人,请他指点迷津,他说是出门前就开好了出入证。

高招现场管理严格未必坏事,但前来申诉或反映问题的人却没有渠道,也令人不解。

等待过程中,观察周围人员情况,一类是到了门口就打手机,胸有成竹模样,记者欲上去摸点门路,会感觉到明显的戒备。还有的如记者一样摸到了门口却撞上了南墙,不知如何是好。

记者隔着铁栅栏的执著交涉终于引来一个班长模样的武警,告诉了两个高招办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没人接。武警解释,可能没上班。问几点上班,说大概4点。

3点过后,门口的人越聚越多,小车也多,门前广场和两侧的草地上,仨一群俩一伙的,个别瞬间,入门处被拥塞得密不透风。持入门证进去的人和车明显的多了。记者有意无意地向周围人打探,问有没有别的入门途径,一个人说,原来有花钱就可以进去的路子,前两天报纸不是曝光了吗,估计现在不行了。

和山庄隔一条马路的临街房几乎全是旅店,旅店门口也全是人,都在向山庄里张望。见记者久等无门,有人指点迷津,说到招待所里买张高招办的通讯录,想找哪个学校的老师,直接联系,让他们出来接你就行了。还说,第一批录取的时候,通讯录卖到100多元一张,现在便宜了,5元钱就能买到。今天刚开始录取第5批,第5批学校的通讯录上午还没卖,中午刚印出来。

记者踅到一家旅店的柜台前,惴惴地问,有高招办的通讯录吗?没想到女老板毫无忌讳地拿出一摞复印表,问,5块钱一张,要哪批的?

翻看这些表格,从第一批到第5批一个不少,有“录取院校住房安排,有“录取院校住房安排及分数线,还有的详尽到每个学校每类专业的招生人数。

记者问老板,查到了房间号怎么和里面联系呢?老板说,告诉我房间号,我给你查电话号码,免费。

记者选了某高校的房间号告诉老板,老板又从柜台里拿出一个塑料夹,夹里厚厚的一摞电话号码表,H省党政机关的电话号码、H省高招办各房间的电话号码及各分组的电话号码都赫然在列。

记者发现,老板一边和记者对话,一边向一路之隔的山庄张望,不时和店里的其他人说:××进去了,×××也进去了。

按照查到的电话号码再给山庄里打电话,没人接。而山庄门口,此时已拥塞了五六十人。小车也有几十辆。甚至交警也到门口上岗了,用拖车清理门口乱停的车辆。

再到招办门口,发现信访办的人也上班了,隔着铁栅栏和外面对话,收申诉信。

跑了几百里路找到高招办门口的小朱告诉记者,他的分数上了第3批录取线,却未被录取,而被调剂到一所民办学校。他说,这所民办学校根本没有在招生学校名单中出现,不知为何却参加了录取。他一个农民的孩子,如何拿得起一年六七千元的高额费用,今天电视上又说了民办高校学生不能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他因此来申诉,看看能不能参加第4批、第5批录取。

记者问小朱,信访办的人收了材料后怎么解释?小朱说,他们说我已经填了服从调剂,因此改变的希望不大。小朱十分气愤而且失望:这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报志愿时根本不知道第3批录取学校里还有民办学校。

下午4时20分,终于拨通了高招办的一部电话,自我介绍是记者,想采访,不知到哪里开出入证。电话那边似乎有些惶惑,说:什么出入证?你没有证件吗?轮到记者不解,说记者证、身份证都有,但武警只认出入证。电话里说,留下你的联系电话,我和管宣传的通报一下。

这时记者发现,铁栅栏里面也开始热闹起来,不时有人冲着外面喊名字,“×××、“×××,有时在里面喊了半天没有回应就出门来喊,喊到了就把人领进去,出入证似乎失去了效力。

等到4点45分,仍然没有消息,记者只好隔着铁栅栏喊信访组的接待人员。接待人员在栅栏里和记者对了几句话,就说,进来说,进来说。

武警打开门。

如此,记者在没有出入证的情况下轻松进入这扇只认“出入证的大门。

在门口接受过记者采访的几个农村考生眼巴巴地看着记者,一个考生的父亲在栅栏外喊记者,想让记者给他问问情况,被武警制止了。

信访组的同志很客气,马上联系高招办宣传组。几分钟后,高招办宣传组组长亲自把记者接进山庄大厅,记者一路没有受到任何检查。

傍晚6时,记者结束采访走出山庄大门,门口的人大部分散去。一个小伙子看记者目光游移,凑上来,拿着一摞表说,买一张吧,3块钱。记者一看,又是录取学校的房间号。

问小伙子,这表哪儿来的?小伙子说,30元买一张然后复印的。再问谁卖给你的?小伙子就噤了声。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9/8/297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