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本报的内部消息 (二)
 
刘宾雁
 
【人民报讯】二

把刘世福安置在宿舍里,黄佳英就奔报社编辑部大楼走来。

黄佳英作编辑的时候,从来都是起得最早的一个。收发室的老徐知道,每天早晨从他窗前走过的那阵轻轻的脚步声,就是那个“细高挑儿姑娘”的。一路上,黄佳英又被好奇心给抓住了。这些日子编辑部又发生了甚么新事?这一期墙报上,曹梦飞写了甚么文章?……每次回来,她都盼望编辑部有点变化。哪怕是甚么人结了婚,哪一个生了孩子,她都觉得新鲜。有时,一点变化也没有,她就有点失望,就像星期天早晨一觉醒来看见天气不好似的。

一口气跑上二楼,推开工业组办公室的门,正要享受“我来得最早”的那股优越感的时候,却看见一个粗蓝布上衣的背影正对着门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这人猛然回过头来,一见黄佳英,就站了起来,推开椅子,走过来跟她握手。原来是曹梦飞!他正在看昨天的来稿。他说话时看着黄佳英的眼睛:“怎么样?”黄佳英对着他点头。她知道,他的意思是说:我告诉你的线索不错罢,贾王矿是不是那么回事?……曹梦飞是工业组最老的编辑,也是报社里最不爱说话,而一说起话来最惹人注意的一个。在突出的前额下面藏着一双小小的锐利的眼睛。个子很小,头就越发显得大了。黄佳英端详着他,想从他蓬乱的硬头发、解着领扣的粗布上衣和从不擦油的皮鞋上找出一点变化来,一面微笑着问道:“你怎么样了?”

曹梦飞似明白又像不明白地看看她,把头摇了摇说:“还是那样。”

完了!大家是多么希望曹梦飞和钱家娴的感情有个结果啊。一个男人二十九岁不结婚,就不能不叫大家操心了。唯有黄佳英,早就想过,这两人未必能结合到一起,所以今天也就不觉得突然。为了把话题转移开,她问道:“老曹,告诉我,报社有什么新事?……听说有人又提出了改进报纸的事?……”“是。这不是,”老曹从抽屉里拿出一份铅印的纸:“改进报纸讨论提纲。”黄佳英匆匆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抬起头来看着曹梦飞,想知道他的意见。也怪,在别人面前,她常好先说出自己的意见,一遇到曹梦飞,她就宁愿先听听他的了。“什么都有点,什么又都没有。”曹梦飞说,他含蓄地把笑藏在眼睛里。是因为他的一口西北话太难懂还是别的原因呢,他说话总是那么简短。他想起了昨天陈立栋找他去跟他进行的一次谈话。事情的发生就是由于他们几个人对这个“改进报纸讨论提纲”不满意,在背后发表了一些议论,所以陈立栋在跟他谈到最后时,就有些感慨又有些生气地说:“咳!依我看,咱们有些同志说话太多,做事太少,弄得整个报社里知识分子的气味太浓,太浓,浓得简直不像话!无论对什么事情,不去下功夫领会领导意图,总有自己的一套似是而非的见解……”一想起这些来,曹梦飞就好像又听见了陈立栋的声音在他的耳朵里响。但是他不愿意把这些事情告诉黄佳英。

黄佳英又看了一遍这个提纲。确实,提纲分了三十多条,报上每个栏目、每种体裁都列进去了,从“怎样加强中心工作的报道”直到“是否每版都要发照片?”“二、三版放多少消息?”,而决定报纸群众性、战斗性的主要问题却一字未提。黄佳英本想听曹梦飞接着说下去,可是她还有个更迫切的问题需要说,于是她就把工矿企业中人力积压问题和刘世福的事对曹梦飞说了,请教他怎么办:“……是你教给我的:越是事情困难,越要勇于实践,碰一回,碰两回,问题就有眉目了;再一使劲,就许解决了。是不是?……这个问题,我们当记者的是不能解决的,可是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下边的工人们和干部们也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那么多工业部门,各有一批工人闲着,各部门又都需要一些人。你要的,他正好有,可是互不通气。有的是人明明闲着,不肯放,还有个规定:不许工人自己转移工作地点,一定得由劳动局介绍。工厂不肯放,劳动局怎么能介绍?……有的,行政也伤脑筋:情愿把闲人放走,又不知往哪儿送。看来,得有个统一机构来调剂劳动力,你说是不是?”

曹梦飞搔搔头,在地上走了两个来回,背着敞开的窗子站下了:“我也正在想。需要根本改变一套制度,一套习惯。……经济建设,几百个部门,几千种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动。机构这么复杂,人力需要又不断变化,人力过分固定,就要出毛病了。今天这里缺了,明天那边多了,调配劳动力的机构再多也办不好。所以,我想恐怕只有一个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叫人们自己选择工作,除了党团员,不要限制过多。”

“那不会乱么?”黄佳英被他这大胆的方案给吸引住了,却又担心它行不通。“可能会乱一阵子。可是,除此以外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现在,有的没事干,有的不安心,有的又累个要命。一小部分人,学化学的干采矿,学采矿的又在干化学。……就说我们报社,有人适于作教育工作,却缺乏新闻工作的才能,干政府工作的又有人最适于作记者。……”

“对,我就觉得最近中央关于机关干部升学问题的决定非常英明。”黄佳英兴奋得站了起来:“本来嘛,人家要升学,国家又需要大学生,你凭什么死留人家?……这么一来,还有个好处,可以自然而然地缩减机构,你不缩减也不行。”

“好处多着呢。这就逼着官僚主义者非关心群众不可。人事干部也得考虑考虑了:你分配不当,人家就许要求到别处去。……你是不是又怀疑什么了?我是说现在的现实情况跟前几年不一样,让人们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比现在更加方便,有更多的活动余地,这样也许会有好处……”看黄佳英皱起眉头在沉思,曹梦飞问她。“对你的办法我是有点怀疑。不过,我现在是想刘世福这个事怎么办。咱们发半天议论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

“我来办,下午去找工业厅。”曹梦飞一口答应下来。黄佳英这才放心,她刚要伸手去拿桌上的来稿看,曹梦飞又把她叫住了:“佳英,前天收到了两封感谢信,给你的。第一封,是五个孩子的妈妈写来的,她说你提出的办法在他们那儿已经实行了,现在每个星期天都有一、两个女青年去帮她看孩子。可是另一封信就奇怪了。你给一个有病的、孩子太多的母亲寄过钱么?”

黄佳英难为情地挪开了眼光。她也知道自己做错了。

“同情别人的困难是好,”曹梦飞接着说:“可是你这种帮助能解决多少问题?她一家五口,你能够长期寄钱给她吗?对于这样极其个别的人的生活问题,你既是发现了,就应该写信给有关的政府部门,他们自然会想办法给她解决的。你时时刻刻应该记着,你不是一个普通的个人,而是一个报社的记者,不要因为这样的事情给人一个印象:好像我们报社是个政权机关似的。”

黄佳英羞得说不出话来。她想起,她第一次下去采访,遇事就大惊小怪的时候,曹梦飞就说过她:光靠热情是不行的。要想,要去追索原因,还要研究解决的办法。……是的,这几年,曹梦飞给了她多少帮助啊。他几乎把在编辑工作里得到的每一个新的思想都告诉了她。她从他身上学到的第一个东西,就是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应该盲从,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她常常觉得他有些新鲜的大胆的见解。不过,今天她还想分辩一下:她本想买了药品寄去的;寄钱时信上并没有署名……正在这个当儿,门外忽然响起一串清朗悦耳、好像夹杂着笑的声音:“向女英雄致敬!向反对会议迷的战将致敬!”

随着话声,走进来一个穿着淡咖啡色西装的满面红光的年轻人。因为这身西装,黄佳英简直认不出这就是李鹤青了。一见是他,她刚想骂他两句,李鹤青却又奚落起自己来。他指着自己的衣服,又指着窗外说:“一九五六年的春天!……”

这人就是常常叫人哭笑不得。要是生人,就要生气的。黄佳英可知道他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这人就是玩笑开得太狠,有时叫人误会,其实一点没有恶意。见他又故意瞪圆了眼睛端详自己的新皮鞋,知道他又要挖苦人了,黄佳英赶忙说:“真该叫你去写小品文……首先叫你写自己。”

“不,”李鹤青摆手说:“该叫我写消息。听我说。第一条,总编辑要下乡了。据说要研究工人福利问题。第二条,北郊休养所开放,给新闻工作者五个位置。第三,第三……”他忽然说不下去了。本来也没有第三条嘛。黄佳英和曹梦飞都好奇地瞅着他,他只好把第三条改成了综合消息:“一九五六年的春天是个什么样的春天!充满好事,洋溢着欢乐的春天!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大胜利,向科学进军,工资改革,先进生产者运动,高级知识分子工作……这叫什么?……这得怎么概括?……噢,对了,太好了——人们积极性的更大的大发挥对不对?”

这时,黄佳英才发觉,李鹤青进来的时候,钱家娴也悄悄地跟着进来了。现在她站在墙角里微笑呢。她长得小,又那么安静,跟李鹤青一起就越发不惹人注目了。今天她穿了一身紫红色棉绸缝的旗袍,比往常漂亮了。黄佳英跟钱家娴高兴地拥抱了起来。寒暄了几句,黄佳英就又转过身来听李鹤青的谈话。他正在就今天的报纸发表自己的议论。在曹梦飞面前,黄佳英觉得自己肤浅;和李鹤青在一起,她又觉得自己缺少才华。李鹤青是报社里写通讯、特写的能手。没有谁比他更善于表现劳动的诗意了。编辑部里人们开玩笑说他“独具只眼”,确实,描写风景,描写广阔的劳动背景和劳动中人们的心理,李鹤青是有一套办法的。

曹梦飞和钱家娴都在听李鹤青讲,他们两人都尽力不去看对方。钱家娴瞅着李鹤青,眼里流露着抑制不住的爱慕。李鹤青却一点也不在意,滔滔不绝地说:“……我就说,同志,这不叫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指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些青年工人给你提了多少次建议?七次?就算它七次罢。人家的意见正确,你不接受,人家在背后说上几句,你倒反过来批评人家,又是‘发牢骚’又是‘自由主义’的。……我说,同志,咱们得把自由主义跟平常的正当的议论分开,要不,大家见了面还谈什么呢?孩子,老婆,天气不错,呵呵呵……”说着说着他自己就笑起来了。曹梦飞也忍不住乐了。唯有钱家娴不笑,也不是完全不笑。她稳重惯了。

八点三十分,上班铃响了。黄佳英一把就从曹梦飞桌上抢过来昨天的来稿,找了个空桌子坐下来,掀开第一张稿子的稿笺。她喜欢读新鲜的来稿。就这么一行行、一篇篇看下去。多少动人的新人新事,多少新鲜的思想和感情,尖锐的批评和热情的呼声!就这么看下去,感受着生活的呼吸,生活在这活的历史里……

转自大纪元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2/8/779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