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多数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回落 中国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人民报讯】中国经济时报讯-近几个月来,增长速度由升转降的经济指标不断增多,有不少指标的增长速度已形成明显的下降趋势,部分先行指标的回落幅度已相当大。虽然我国经济目前的运行状况仍比增长速度最低的1999年好,但两者之间很接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差1个百分点,若不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尽快地改变经济回落的走势,明年的经济状况将不容乐观。

  工业产出增速渐显下滑走势

  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已连续3个月快速回落,回落幅度已达2.2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速度的回落幅度明显较大,11月份同比增长7.5%,增幅比7月份降低3.1个百分点;重工业同比增长13.2%,增幅比8月份降低了1.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控股工业回落幅度较大,11月份同比增长9.1%,增幅比7月份降低3.7个百分点;股份制工业增长15%,增幅比8月份降低2.2个百分点;集体工业增长6.1%,增速比最高的6月份降2.7个百分点,“三资”工业增长14%,增速比最高的7月份降低1.2个百分点。工业产出增长率的持续回落是在经济回升动力减弱、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我国经济由升转降的重要标志。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上升

  11月份,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7%,增速虽然在上月有所上升,但并没有持续,当月的降幅远远地超过了上月的升幅。从其总体走势看,增速下降趋势也已比较明显,若考虑价格降幅比去年缩小的因素,其实际增长率并没有比去年高多少,特别是11月,实际增长率为9.4%,比1999年还低。

  1-11月份,不包括集体和个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7%,增速比1-9月下降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7%。分产业看,增速回落的主要是第三产业。1-11月份同比增长12.2%,增速比1-9月份回落2.2个百分点, 其中邮电通信业回落了6.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长13.8%,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0.5%,增速上升0.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部地区的回落幅度较大,1-11月份同比增长15.2%,增速比1-9月份下降3.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7.9%,增速分别比1-9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和下降1.2个百分点。

  出口增速大幅下降

  11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8%,增幅比上半年的38.3%相比下降很大;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8%,虽然增速比前几个月明显下降,但主要是由于去年11月份基数异常的高,剔除基数影响后的增速大体与前几个月相当。

  净出口有出现反转的可能

  由于进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出口,贸易顺差的减少趋势已经开始显现,11月份的净出口仅为5.1亿美元,是近几年来净出口最少的一个月,若按此趋势演变下去,明年将有可能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况。1-11月份累计净出口为23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8%,降幅进一步增大。

  货币供应量M0和M1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11月末,货币供应量M0和M1分别同比增长11.2%和17.1%,增幅均呈持续回落的走势,M0增速已持续回落了7个月,回落幅度已达到10.6个百分点,M1已持续回落5个月,回落幅度为6.6个百分点。在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中,货币供应量M0和M1增速回落的开始时间最早,并且回落幅度也最大。11月末,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4%,增幅大体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变动不大。

  企业存款增速由升转降

  11月末,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8.8%,增幅比9月末降低了3.6个百分点。由于货币供应量M0和M1的增速已持续下降较长的时间,因此企业存款增速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居大。企业存款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进行投资活动的资金保障,其增长率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虽然其目前的增速并不低,但若进一步回落则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财政赤字规模缩小

  由于今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1-11月份同比增长21.2%,虽然财政支出的增速也有所提高,但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1-11月份同比增长20.6%,因此今年1-11月份的财政收支仍是略有盈余,而去年同期为赤字48亿元。据此推算,全年的财政赤字低于去年的可能性居大。财政赤字是反映财政政策力度的重要指标,其规模的缩小说明运用财政政策的余地还较大。

  物价指数突然上升

  11月份,社会商品零售物价同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缩小1.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增大1.3个百分点。两种物价指数均创下了年内新高,并且也是今年上升力度最大的一个月。与社会商品零售物价降幅明显缩小相对应的是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幅明显下降,两者之间很不协调。这两种物价指数的突然明显回升究竟意味着什么还有待观察。11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8%,涨幅比上月缩小0.4%个百分点。

摘自(博讯网)(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2/25/870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