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又一次封圣事件?
 
【人民报讯】华人当了天主教的圣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愤怒,华人戴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政府也有些窝囊,大概也有些堵心,只好低调处理,骂人的人,也会冒出来,不知道有人是不是又慧眼看出了西方帝国主义在军事、经济、宗教和文化领域编织的越来越广的反华网?

当今世界,西方人首倡“多元化”,东土伟广正也学来了“国际多元化”这个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自己的国际地位寻找时髦的理由。其实,洋人的多元化,显然是有他们的“话语霸权”的,他们是在自己的大思维框架下,寻找自己能接受的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代表,来繁荣多元化局面。如果不理解甚至反感国际上的这种思维方式,今后的赌心事还会不少。

其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并不是政客,也不受任何帝国主义政府遥控,当中的一位汉语姓为马的评委,喜欢汉语文学,早就有心推举中国人获奖。天主教圣徒不能被白人包揽,诺贝尔文学奖金也不能总有欧美人囊括。好莱圬都要评最佳外语片奖,多元化嘛!但是,获奖的人,必须有相当一段的写作时间,有不止一部力作,还不能“不幸去世”。而马某看中的作品,可不包括伟广正时期的宣传力作,哪怕是“右派”作品,到国际上也有伟广正政治味道,显得左了。所以,获奖人要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积极写作,出版一些没有伟广正政治术语,不反映“主旋律”,而描写人性的文学作品。到2000年,终于有年头了,桂冠终于可以落到中国人头上了。

可是,却落到了一位被伟广正禁过书,走出国门公开和伟广正决裂的流亡作家头上。不少文人离开东土,得到天空,失去大地,但是高作家却和西洋文人相处甚欢,在文化圈里有了“国际知名度”。伟广正等于是把高作家外放出国,培养出第一个华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来。今天的西方媒体,不知有多少播音员要为他的拼音名字而绊嘴嚼舌呢。

诺贝尔文学评委会,比梵地冈乃至比推举过达赖喇嘛的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的政治色彩都要淡得多,甚至可以说,毫无政治色彩。只不过,评委的思维,不可能和伟广正或者现代义和团拳勇的思维一致,因此,难免做出些让同志们觉得堵心的事。

不过,这事各方都不必太政治化。高作家是吃穿不愁的文化人,不是落魄而愤怒的政治活动家。北京大概会有些睹心,但是不会“震怒”,至少如果他们想得开的话,是知道,不必为此震怒的。高作家功成名就,难道不想衣锦还乡?他需要亿万的本土读者群,为此就不能再得罪伟广正了,而且他已经是法国公民了,没什么可怕的,只有可求的。金大侠当年何其反伟广正,总设计接见他,东土卖他的书,再多给他个荣誉教授和院长委员等等头衔,如今不就成了伟广正坚定的同盟军?

高作家和伟广正估计还需要一段摩合期,一切都可能发生,一切也可能不发生,但是,浪子回头,荣归故里,真有可能是指日可待的事呢。

名词注释--伟广正:伟大光荣正确的……

[新观察]送交者: 猪头书生 于 Oct.13,(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13/441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