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地狱级失业潮降临!11万学历党狂抢9000岗位 硕士月薪2K
 
古成
【人民报消息】十多万人疯狂拥堵、扎堆聚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超大名场面? 11万本硕博狂抢9000岗位 这不是粉丝们齐挥行动电话灯嗨翻天的明星演唱会现场,也不是球迷们全场沸腾狂欢的世界杯循环赛,更不是新年跨年烟花秀或盛大的文化朝圣活动。 这是一场今秋刚刚进行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9月中旬,黑龙江大学体育馆人头攒动、人满为患,共11万学历党疯狂争抢9000多岗位,平均十多人抢滩一个岗位。 本是莘莘学子告别寒窗苦读,雄鹰展翅开启人生新旅的美好风景线,怎就刷成了一幕宛如盲流春运、蝗虫过境般的黑色幽默场景? 传说中的考研考博上岸、金榜题名逆袭、知识改变命运,在职场入门首关就被无情碾压。毕业即失业,梦碎金秋,谁能想到一场高校招聘会,竟抄袭跟进了疫情逃难糢式,开成了比拼居民疯狂抢购蜂拥逃离的悲情都市风? 综合大陆多家媒体报道,东北早晨的6点,天刚擦边亮,学子们就背著厚厚的一摞简历,怀揣著苦涩的梦想,像是战争逃难似地赶往黑龙江大学体育馆。7点多,门口队伍一字长蛇,从体育馆一路蜿蜒排到了地铁站。 东北秋季的晨风已带凉意,有人排队两三个小时,好不容易接近入口,却收到「简历接收已满,停止受理」的冷峻通知,开局便遭遇挫折,心生寒意。 据陆媒报道,这场招聘,80%的岗位都要求硕士起步,还有不少直接标明仅限博士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有现场求职者吐槽,明明岗位标注月薪3k-5k,要求硕士及以上,一看硕士太多,招聘HR当场就抬高学历门槛,硕士改成了博士。 高学历已经不是职场免死招牌,硕士都要靠边站,博士才勉强拿到职业入场卷,大专和本科只能是围观陪跑。这何止是学历贬值,这就是当下读书无用论的现实写照。难怪知名博主户晨风对大陆职场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取得雅思7.5-9分的成绩,其含金量甚至高于985、211高校的毕业证书。 学历狂卷,工资狂降 更扎心的是,学历卷上天,工资断崖式倒退。甘肃一家企业招聘一位研究生,居然光明正大地给出了2000的「巨额」月薪。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招聘20名普工,学历要求是博士研究生,工资只开了3500-5000。 据《中华网》报导,哈尔滨市图书馆的人才广告牌上,标明只收2023年至今年的文科硕、博士毕业生,月薪一律是3000至4000人民币;辽宁锦州文旅集团招聘秘书,要求是985、211重点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硕士毕业生,起薪只有3500人民币。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别扯了,大家都是金子的时候,就没有金子了。2024年,做月嫂、外卖、网约车等新蓝领工人挣的钱都比这多。 文科专业难觅高薪,理科生亦难言乐观。哈尔滨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在人才会上招聘2025年毕业的理工科博士,月薪为4000至5000人民币,虽然比文科博士高了1000元,但如此薪水,让不少网友傻眼唏嘘。 月薪5000元,扣除五险一金,到手就是3000元-3500元,再加上房租、水电暖、通讯公交等基本生活费用,最多剩1500-2000元,勉强混个温饱,谈及社交、婚姻、购房、生育等长远规划,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培养到博士毕业,总时长需要27年左右,且不说父母的劳心劳力,但就经济投资,20年的教育经费总成本得有多少钱? 根据2024年《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最新数据,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从0岁到博士毕业的平均总成本约为68万元,其中学费、课外教育等相关支出占比约34%,即约23万元。这部分数据主要基于涵盖公立学校为主要场景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不包括高额课外补习或私立学校额外费用。 结合中共教育部标准和高校平均数据进行估算,从幼儿园到博士毕业,平均总教育经费:约55-60万元。如果只算纯学费(不含生活支持),约30-40万元;若包括课外培训,可达70-80万元。一线城市(如上海)到博士可能超100万元。 就算你家孩子天赋异禀,30岁就博士毕业了,35岁就要遭遇职场壁垒,一个月挣5000元,扣除强制社保,不吃不喝,也只有3000元,一年5万,20年以后才奢谈教育投资回报。你要是买套房,一辈子给银行做牛马吧。 这工资水平,网友们直呼倒退了十几年,换算上购买力和通胀影向,感觉跟20年前差不多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今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能只有44.4%,低于本科生的45.4%,大专生的就业率反而达到56.6%。高学历的光环开始暗淡,就业路上的难关只增不减。8月份中国青年失业率飙到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从7月的17.8%攀升到18.9%,重新整理了去年创的纪录。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在校生,这意味著实际受失业影向的青年群体可能更大。 可别小看这1.1%的涨幅,2025年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比去年多了43万。按这个基数算,失业率提高1.1个百分点,就是多了134万人找不到工作、端不上饭碗。更有网友直接喊出真实失业率可能超过70%。 经济下行,「毕业即失业」魔咒越匝越紧 明年还会迎来更糟糕拐点,预计2026年毕业生将跳升到1593万,比今年多了371万,这主要基于对2004年全国出生人口,结合大学教育周期推算得出。保守估计也在1250万到1300万之间,无论哪一种数据,普遍共识是毕业人数将大幅增加。 高失业率直接反映了经济硬伤。经济走弱,岗位更多流失,年轻人受影向尤甚。奥肯法则表明,经济活动减缓,失业率必然上升,而年轻劳动力的失业率尤其敏感,16—24岁青年劳动力的失业率与宏观经济形势恶化的相关性更强。 物价方面,官方数据显示,8月,中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4%,为六个月来最大降幅,超出预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凯投宏观经济学家黄子春认为,中国国内需求疲软和产能持续过剩,导致通货紧缩环境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善。 出口也不乐观,8月同比仅增4.4%,低于预期,同时对美出口暴跌33.1%,连续五个月双位数下跌。中美贸易战加剧,总统川普9月25日宣布10月起对部分进口产品加征最高100%关税,包括建材、家具和药品,这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打击极大。美国是中国最大单一贸易伙伴,没有一个国家(地区)的进口市场能与美国市场相提并论。 房地产行业更是一蹶不振,跌跌不休。一线城市解除限购后,房价出现踩踏式下滑。头部房产中介链家8月裁员9000人。 网友扎心总结,逃避现实的三部曲:考研、考公、考编;创业三部曲:摆摊、开店、自媒体;失败三部曲:外卖、快递、网约车。无论哪个方向,都是挤破头,竞争激烈,越做越难。 「体面工作」越来越难找,「毕业即失业」的魔咒越匝越紧,学历再高,也逃不过就业焦虑。年轻人的路真的越来越难走了。冰冷数字的背后,是难以遏制的中国经济下行潮。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28/92538.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9月28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