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青年失業率創新高 年輕人問還有必要讀大學嗎?(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金欣報導)中國青年失業率近年來備受關注,儘管中共當局表面上推行了一些政策,但民眾卻看不到任何成效。在中國網絡上,充斥著大量大學生哭述找不到工作的視頻,當中有很多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他們連找一份固定的服務員的工作都很難,更不要說找專業對口的工作。不少人直接提出:這年頭是否還有讀大學的必要?
據中共官方數據,中國8月份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從7月份的17.8%上升至18.9%,創下統計方式變更後20個月以來的新高。中國青年失業率在2023年4至6月連續三個月超過20%,6月更達到21.3%的歷史新高。中共隨即暫停對外公布青年失業率。
中共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失業率變化規律來看,每年進入7月、8月畢業季,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會出現季節性上升;隨著畢業生逐漸找到工作,失業率將會逐步下降。
中國青年失業率不斷創下新高,凸顯當下的就業情勢沒有緩解跡象,而是嚴峻。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年增43萬人,顯示就業市場壓力巨大。青年畢業生的「找工難」問題,已成為中國社會面臨的兩大主要挑戰之一。
在過去幾年裡,中國名牌大學畢業生做餐飲服務員、擺地攤、送外賣的新聞層出不窮。「全職兒女」這樣用以掩蓋高失業率的新名詞也成為中國社會的流行詞,待業在家的青年人被粉飾為「全職陪伴父母」,用以緩解社會矛盾。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在內的中國高校開始通過鼓吹「靈活就業」來美化數據。
在中國網絡,許多年輕發布視頻講述他們找工作的艱辛。
一名女博主在鏡頭前哭訴:「家人們啊根本好不到工作呀,辛辛苦苦讀了985大學生,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我媽擺攤供我上大學,我大學畢業出來,結果就是擺攤賣冰激凌,說出來我自己也有點心酸」、「從我拿畢業證後來杭州找工作,已經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了,但是實在找不到工作,就真的要睡馬路了」、「這年頭究竟還有沒有必要上大學,十幾年的寒窗交了一麻袋的錢,買了一麻袋的書,畢業了連個工作都找不到」、「我是25屆的畢業生,今天來深圳的第十天,找不到工作,根本找不到工作。除了電話銷售,各種性質的銷售、客服,一些所謂的文化公司、傳媒的主播,沒有了……」、「現在找工作的是太難了,北大的同學畢業即失業」。
一位匿名的2023年畢業生告訴BBC,「以前大家找工作依賴校招或者春秋招,我畢業的時候沒有工作,輔導員要我開一個抖音帳號,然後在我的『畢業去向』上寫了『靈活就業』。有了一個抖音帳號我就變成了有工作的人,沒工資也沒關係。」畢業兩年裡,她換了兩份工作,但都不令她滿意,因此她一直是待業狀態。
一名清華畢業生說:“現在別說985了,我身邊好多清華畢業的都說找不到工作”。
就業困境不僅蔓延至基層崗位和普通大學生,連頂尖學府的博士畢業生也難以倖免。浙江大學文科博士應屆畢業生、30歲的女博主「自然卷卷」不久前講述自己找不到工作的視頻在社交平台廣傳。她說,「我已經完全沒有工作。我真的很想問,到底是誰在說『985名校畢業的學生就一定很好找工作』。」
一名醫科大學畢業生在網絡表示自己找不到工作,只得去擺攤,她說:「要是這四年本科如果我沒有上的話,我這四年都省了十幾個W(萬)啊,我當初如果直接跟我媽去擺攤的話,我現在都可能混的風生水起了。」而她的視頻因為瀏覽量大,學校老師打電話給她,要求她刪除視頻,並且還特別錄製了一個視頻表示道歉,她說:「本科畢業擺攤我只是個例,由於頭腦簡單,視頻導播量非常大,影響非常惡劣……應該要盡校友義務,從自身找原因」。
 一名醫科大學畢業生訴說自己找不到工作,畢業後擺攤求生。由於瀏覽量大,影響大,被學校老師要求刪除。(視頻截圖) |
針對多年來年輕人畢業即失業的狀況,中共雖然推出了一些政策,但是完全不起作用,於是效仿文革末的「上山下鄉」,當局和習近平號召年輕人到農村找工作,到農村發展。習近平指出,要為農村引進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
然而,城鄉差距是中共從建國以來至今都沒有解決的難題。農村沒有工業,商業活動落後,加上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嚴重缺乏,完全無法與城市相比,連農村的青壯年都紛紛往城市找工作,農村根本就沒有向大學畢業生提供工作機會的條件,所以鼓勵年輕到農村,企圖以此減緩年輕人的失業,到頭來只是一句空話,外界認為這是要年輕人到農村「自找苦吃」。
有專業人士指出,此舉說明習近平似乎還是停留在毛澤東時代的思想動員水準上,鼓勵年輕人「無私奉獻」,這必然導致上述的問題無法得到根本的解決。也暴露了中共和習近平權鬥有術,治國無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