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古代王朝只干两件事:找百姓收钱和防百姓造反 |
|
捉刀漫谈max
|
【人民报消息】古代王朝只干两件事,一是找百姓收钱,二是防百姓造反。帝王深居九重,只能依靠官员去承接这双重任务:控制社会以汲取财富,汲取财富以支撑控制。这样的循环,便是帝国统治的双轨制。
所谓双轨制,一是打造严密的控制体系,防止叛乱、维持秩序、保护生产,这是统治的基础。二是设计强悍的汲取体系,通过汲取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持庞大的体系运转,这是统治的目的。就像是人的两只手,一手抓控制,一手抓汲取。
控制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层级管控,比如三省六部、行省、郡县等等;二是暴力管控,比如禁军、捕快、衙役等等;三是思想管控,比如儒家礼教、科举制度、正史编纂等等;四是资源管控,比如户籍制度、盐铁专营等等。
汲取体系主要也有四个方面,一是赋税,比如田赋、丁税、户税、商税等等;二是徭役,无偿修水利、筑城池,以及大量的官府差遣;三是专卖制度,盐、铁、茶、酒等必需品由朝廷垄断经营;四是官营贸易,朝廷和官府控制关键产业和大宗交易,以及海外贸易。
控制是汲取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控制好秩序,才能稳定地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汲取是控制的成本和动力,维持庞大的治理体系,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
这就有两个困境,一是官员作为连接皇权与社会、执行控制和汲取双重任务的工具,其自身更是一个需要被巨额资源供养、且极易滋生腐败和低效的关键一环。它的规模和腐败程度直接决定著汲取的规模和社会的负担,一旦汲取过度,超过社会的承载力,就会导致体系崩溃。二是被控制和被汲取的对象都是百姓,控制过度、就会失去活力,从而难以汲取,而汲取过度,又会激化矛盾,从而难以控制。
王朝初期,民间复苏,汲取量小于财富的增长量,汲取相对合理,社会因此蓬勃发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所谓的盛世,都出现在王朝前期的原因。王朝前期汲取量小,只要君王不丧心病狂,基本都可以达成这个成就。
随后,为满足金人的胃口,宋钦宗下令搜刮全城、掘地三尺。1127年,金人在汴京疯狂洗劫,并将徽宗、钦宗二帝,连同一群达官贵人掳掠北上,北宋就此灭亡。
从1120年到1127年,这八年的垃圾时间,是北宋系统性溃败的总爆发。这八年政治腐败达到了顶峰,朝纲废弛,民怨沸腾,经济崩溃,民生凋敝,财政枯竭,最高统治者昏聩怯懦、投降派苟且偷生,士大夫虚妄迷信,加上战略短视、军事无能,最终引狼入室、自毁藩篱。
岳飞在《满江红》中痛呼: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里的「耻」和「恨」,正是对那八年「垃圾时间」的精炼总结。当一个王朝的统治集团彻底腐败无能、丧失担当,纵有个别的忠贞之士,也难以在「垃圾时间」中力挽狂澜,最终还是会走向不可救药的覆亡深渊。这不仅是北宋的挽歌,更是历史的镜鉴。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31/92116.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