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美分析官:习近平像黑手党老大,利用完同事就丢弃
 
甄桂
【人民报消息】曾任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高级分析官、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中国事务局局长的乔纳森·秦和曾担任CIA分析官35年的前国家情报局(DNI)东亚事务负责人约翰·卡尔弗,近日在外交专刊《外交事务》上发表了题为《习近平为什么没能拥有自己理想的军队》的文章。这两位分析官是美国情报机构数一数二的中国专家。 文章提出,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强军建设视为其任内最大的重点工作,这也是过去数年里持续大规模肃清军方的主要原因。 一、美方角度看习近平对军队大清洗 自2023年习近平第三任期开始以来,中共军队至少有21名高级将领遭到清洗。最近,被认为是习近平亲信的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和上将(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也接连落马,因此出现了习近平下台的传闻。对此,两位分析官表示:「这表明了习近平像黑手党老大一样,他对同事也可以用完就丢。对军队的掌控力并没有变化。」 过去历任中共最高领导人均面临军中强大派系的制衡。例如江派与团派背景的高级将领,均在军中拥有影响力,因为之前的盘根错节关联,限制了习近平实现彻底军权整合的可能。 美国分析师认为,习近平在上台执政后不久,就向军队提出了「能打胜仗」的口号。反过来看,这意味著军队腐败无能,到了无法打仗的地步。 美方分析师认为习破格提拔了有能力的年轻将领,让他们担任军队要职。被提拔的人以习近平为靠山,错误地将与习近平的关系当成了腐败的免罪符。但遭到军中旧势力的打击,最终成为了大规模肃清的对象。 二、习近平清洗军队收获了仇恨 习近平自2013年就任主席以来,进行了高强度的清洗。他利用刘源等红二代首先清除了徐才厚、郭伯雄、谷俊山等江泽民在军部内的势力。在习闪电般地进行军队改革过程中,军方内部几乎没有反抗。这对于美方而言不可思议。 根据媒体人「有料」的分析,刘源清理完军队,遭到其余党暗杀,习近平对刘源进行了超规格安保,但也对其进行监视,这可能葬送了刘源的政治生涯,但刘源对习近平还需要感恩。有料称这就是习近平的驭人之术。 2016年,习近平利用许其亮等军队精英建立了负责中国全域的五大战区体制,对军队编制进行了改革,将各战区的陆军、海军、空军进行整合。大幅缩减陆军兵力以削弱其实力,新设了负责战略导弹的火箭军等。还在最高军事机构中央军委引入了美军式的联参体制。 但刘源的退出政坛,许其亮的离奇死亡,都被认为是习近平背后操作的,这让习近平掌控局面的同时收获了仇恨。 时政评论家陈破空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了习近平最大问题——有权利,没权威,当他不出现或者身体抱恙时,还有多少人听他的是一个问题。 三、习近平与张又侠的对峙 习近平与江泽民、胡锦涛不同,他有军队履职的经历。1979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秘书(中尉级),为耿彪工作了三年。他还得到了同为太子党出身的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的大力帮助。 从最近习近平下台传闻来看,有很多说法称张又侠会对习近平举反旗。对此,美国两位分析官认为张又侠曾经担任中共军队腐败温床的装备发展部长,却躲过了最近进行的军队腐败调查是因为受到习近平保护。 但根据习近平对刘源、许其亮的手段不难判断,习近平可能故技重施,利用贪腐材料逼迫张又侠就范。近期,澳洲杨兰兰的出现,暴露出习近平才是中共内首贪,那么贪腐牌还能不能控制张又侠和其他将领将存疑。 四、习近平妄想连任,但现实打脸 美国两位分析官表示凭借军队现代化的功绩,习近平将会开启他的第四个任期。 但根据袁红冰教授掌握的中共情报及作为习近平酒友对他个人的了解,认为习近平权力受到极大挑战。例如在外交部,习想安插的两任外交部长秦刚、刘建超接连落马,在军中他的嫡系部队31军将领接连消失,这都代表党内本身对他权力的不认可。 陈破空认为习表面上依旧党、政、军大权在握,正面临一个核心悖论,他集权达到历史高点,却未能建立足以服众的权威。尤其在经济政策与对外策略上被迫后退,难以服众。 据传,习近平在贵州曾对地方干部表示,「若因身体退下,将确保中央平稳过渡」。这句话或许正是他的「留后路」,既是对张又侠与政治老人们的安抚,也是对北京权力核心的自我保护。军权裂缝、经济困局、国际孤立,加上健康隐忧,使他的「权力金字塔」逐渐失去根基。因此,习近平连任基本不可能。 (人民报首发)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26/9201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8月26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