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消费降级重创鼎泰丰 华北14门市将关闭(图)
 
鼎泰丰资料照。(宋祥龙/大纪元)
【人民报消息】北京鼎泰丰星期一(8月26日)宣布,10月底前将结束中国华北地区14家门市的经营,几乎占全中国门市的一半,引发两岸网民哗然。有中国网民惋惜称,以后吃不到「最爱的小笼包」,但也有微博网民不以为意。台湾网民普遍担心,中国经济差,鼎泰丰最终恐认赔出场。对此,一位经济学家说,中国疫后复苏力道疲软,民众消费降级的趋势不利鼎泰丰这种高价位品牌,包括其他外国奢侈品牌未来在华的销售前景也恐低迷。 据美国之音报导,根据鼎泰丰台北总公司发布的公告,鼎泰丰在中国北京、天津、青岛、厦门、西安等城市总计14家分店,目前由北京恒泰丰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现因北京恒泰丰的营业执照期限(20年)届满后、不再展延,因此鼎泰丰决定提前终止品牌授权,并将陆续于10月31日前结束这14家门市的营业。 公告称:「鼎泰丰总部已责请当地经营管理团队,即日起妥善处理员工、顾客及供应商权益。中国大陆其他城市分店(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嘉兴、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经营管理不受影响,维持正常营运。」 台北总部人员告诉美国之音,未来这14家店熄灯后,鼎泰丰在中国仍有18家门市,另在港澳地区则仍有6家门市。 鼎泰丰海外展店看俏 虽然中国业务受挫,但鼎泰丰于日本、美国、韩国、英国、甚至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等国皆积极展点,以今年6、7月为例,美国加州迪士尼园区、新加坡、纽约和杜拜的门市都热闹开幕。 据其官网显示,创立于1958年的鼎泰丰除在台湾有12家门市外,在日本和美国也分别有27家和16家分店。 鼎泰丰台北总公司高层拒绝受访,但综合台湾中央社等媒体的报导,北京恒泰丰总经理杨炳坤透露,该公司营业执照已于8月3日到期,按规定,公司5席台湾籍董事必须全体同意,才能办理营业执照续展,但因有一位董事持反对意见,使得董事会最终无法取得共识,以解散告终。 报导引述杨炳坤的说法称,华北门市关闭虽与董事会意见不一有关,但他也坦承,中国疫后的餐饮业景气确实不佳,很多业者赔钱的,反对继续经营的董事即不看好中国餐饮业的整体环境。 杨炳坤表示,鼎泰丰品牌在中国受到高度肯定,尤其广受外籍顾客欢迎,「外国消费者占鼎泰丰客源的20%到30%,但疫情后鼎泰丰外国消费客源情况一直不理想,直到今年外国客入才陆续回流。」 鼎泰丰在华北14家门市总计近800名员工,其中500多人年资达5年以上,未来员工资遣费和商场租约的违约金,鼎泰丰传闻恐赔付数千万人民币。 鼎泰丰关中国门市 两岸网民议论 鼎泰丰一传出14家华北门市将吹熄灯号的消息后,截至星期一晚间7点,短短4小时内就吸引到超过400万中国微博网民的关注,有人惋惜大呼「我心爱的小笼包小馄饨小虾饺」。 位于天津、署名「暗黑的自白」的微博用户就留言大呼:「不要啊!好吃啊!」 位于上海、署名「我是没本事的人」的微博用户则说:「超爱吃的,蛋炒饭超级好吃。」 但也有不少微博网民不以为意,甚至留言批评称,鼎泰丰「又贵又不好吃,关就关了吧!」或者「关键收服务费,(却)没什么服务啊!」 在广东的海青传媒集团总裁于海青也于微博发文回顾称,鼎泰丰刚开业时,生意特别的火爆,「因为有文化,有传统,还有故事」,但中国的市场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后,鼎泰丰的故事对年轻人恐不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于海青还写道:「如今大家收入低了,更倾向于物美价廉的百姓食品,所以鼎泰丰的消费水平可能让一些人不那么容易接受了,……亲民价格很重要。」 鼎泰丰一口气关掉中国14家门市,台湾网民也在脸书留言、议论纷纷。 在高雄的台湾网民于脸书留言称:「一口气把所有店都撤了,要让人不联想到(中国)经济太差真的很难。」 另一位脸书网民Amber Lin则写道:「会到鼎泰丰消费的客群都逃离中国了吧!」 更多台湾网民则担心,鼎泰丰等进军中国的台资企业近来都是认赔出场。 一位署名「Bubalus Li」的脸书网民写道:台商「最早的2016年就开始撤了,越早撤的才有可能保住原来获利,过去3年才开始撤的,几乎都是认赔出场而已。」 在桃园、署名「Well Lin Lin」的脸书网民则为鼎泰丰叹不值,她引述媒体揣测的6000万人民币赔付金额写道:「干到无力,(鼎泰丰)想跑没那么容易,还要拿(新台币)2.6亿出来才能放人。」 在台北、署名「李良乐」的脸书网民则留言称:「(鼎泰丰)撤离中国是正确的决定。」 专家:中国消费降级,不利高价位品牌经营 对于鼎泰丰关闭泰半中国门市的决定,在台北的经济学者、现为亚太商工总会执行长邱达生认为,跟中国消费疲软、内需低迷不振,使得餐饮等服务业经营不易有关,其中,一般民众的消费降级尤其不利高价位或奢侈品牌的销售。 邱达生告诉美国之音:「它(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潮还是多,但是消费力道不好,包括一些(餐饮)服务业,所以说,像鼎泰丰这一种走品牌、比较高价的路线的话在那边经营,以中国经济目前的态势而言,可能没有完全针对那个(消费降级)需求了。」 除了经济疲软和消费降级外,邱达生说,中国营商环境对外资越来越不友善则是外企撤离的原因之一,尤其中共近期一直强打民族主义品牌消费或爱用国货的情绪高涨,打击外国品牌的在华销售成绩。 《华尔街日报》集团的「市场观察(MarketWatch)」网站8月15日就以「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如日中天时期已成往事」为题报导称,中国奢侈品市场于2017-2021年快速成长后,现已消费萎缩,而民众收紧奢侈品支出,反映出整体消费市场的下行,让不少国际一线品牌在华销售惨澹。 例如,英国时尚品牌博伯利(Burberry)、雨果博斯(Hugo Boss)、瑞士精品历峰集团(Richemont)和瑞士钟表集团Swatch的最新财报都显现重大亏损,其中,历峰集团最近一季的销售额下降了27%;博伯利上一季销售额年减21%。 经济专家邱达生说,除鼎泰丰等台资企业撤出中国外,不少对中国经济丧失信心的外资企业也逐渐撤出中国,他们尤其担心动辄误踩中共党魁习近平一再紧缩的国安红线,因此,宁可明哲保身。 他透露,隶属官方机构、负责推广日本对外贸易的日本贸易振兴(JETRO)驻香港高阶主管上周才刚向他反映,不少日本企业也是在这一波离开中国,在此前提下,他说,中国经济前景短期内难获改善。△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8/27/8474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