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新时代"十不青年"话题引发热议
 
【人民报消息】近期,中国网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名为"新时代的'十不青年'"网帖。"十不青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一话题会引发网民热议?它又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继数年前的“躺平”之后,今年三月初开始,网络热传“新时代的‘十不青年’”网文,内容罗列了十条被称为年轻人躺平的具体行为或不作为。依次为第一条,不献血,第二条,不捐款、第三条,不结婚、第四条,不生小孩、第五条,不买房、第六条,不买彩票、第七条,不入股市、第八条,不买基金、第九条,不扶老人以及第十条,不感动。上述内容包含了中国民众的基本生活范围和投资,引发热议。 山东网民卢女士本周二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她也留意到上述贴文,并解释年轻人不愿献血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器官被强迫移植:“不献血是因为这涉及到器官移植,被某个人(患者)配上,万一自己在外面出意外。不捐款是因为年轻人连自己都养不活,他(她)还想着别人给自己捐款,况且很多捐款被人贪污、炫富。” 新时代“十不青年”凸显生活压力 卢女士认为,“十不青年”主要针对200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发出的倡议。她说,当下的年轻人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因此不结婚、不生育及不买房子。 微博网民在评论区留言,当社会环境把青年人逼迫到产生这种心态时,你觉得他们还会支持政府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对社会制度不满的另类表现。 武汉居民孙宁对自由亚洲电台说,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不仅是年轻人,连她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有此想法:“是的,我现在都这么想了,何况年轻人。” 北京居民郭利对自由亚洲电台说,“因为没有法治环境,所以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这些年轻人已经躺平了,直接趴下了,导致出现以上‘十不’,现在人们彻底的放弃了信念,这比躺平还要可怕。”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2021年1月提出“东升西降”论断,意思是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崛起和复兴,将会取代以美国为代表、逐渐衰落的西方文明,但疫情三年后,中国经济却步入衰退期。中国大学生毕业后又找不到工作。 年轻人无奈选择“十不”不再追求 河北大学校友汪先生对自由亚洲电台说,年轻人的选择表明他们无奈:“这一代年轻人,他们看不到希望了,所以他们就不去再努力了,还不如躺平,他们希望这一生就这么平平坦坦的过。” 网络评论人士天路客对自由亚洲电台说,中国的高房价政策对民众是一种变相掠夺,即使少数买得起住房的,最终沦为‘房奴’:“另外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很不好,下岗的下岗,毕业即失业的大有人在。至于说‘不扶老人’乃是社会溃败的一种表现。我认为中国社会的信任体系已经崩塌了。” 舆论认为,无论是“躺平”,还是新时代“十不青年”,均描述了中国一部分年轻人对于社会压力和竞争的消极回应。他们选择放弃与他人竞争,过上更为简单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结构性问题。有年轻人在网上说,他们是“最后一代,没有下一代”。△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3/13/8131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