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消失的新娘:中国诈婚产业为何百年不消失?
 
【人民报消息】中国农村地区近来再传出男子支付高额彩礼或介绍费后,遭遇新娘拿钱逃走的情况。专家指出,婚介所利用「闪婚闪离」的方式进行诈骗,不仅与性别比例失衡有关,也可能沿袭古代社会「寡妇」再婚诈取钱财的犯罪行为。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11月底,《成都商报》揭露贵阳一带的婚介所,专找离异、负债的女性与农村大龄男子匹配。这些机构赚取高额婚介费后,又以「闪婚闪离」的手段,造成男方人财两空。这类现象在当局严打后,开始转移到了昆明和南宁。 「职业新娘」作为买卖婚姻的手段,看似是新兴产业,但专家指出至少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中共建政后施行一胎化政策之下,农村地区更因女子普遍外出打工,导致男多女少、没新娘可娶的问题加剧。随著市场经济的推进和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皆为诈骗集团提供可乘之机。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中国离婚问题的教授李柯表示,如果无法解决性别失衡问题,假结婚的行为将难以根除,并且可能涉及组织犯罪:「其实说到底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这些女性自愿参与诈婚,还一种无法排除她们是人口贩卖受害者的可能性」。 2006至2011年间,李柯在四川进行田野调查时,就曾遇见一对父子到乡镇调解中心申诉,说父亲的妻子去世后,在媒人的说合下再婚,并付了很多彩礼,但新娘拿到钱后便消失了。 这类诈婚的行为也从境内跨省扩及至海外。 当时正值(11月11日)光棍节,中国部分相亲交友平台和网站推出团购越南新娘,或免费送人到越南寻找爱情的广告。 2018年,英国广播公司随同人道组织「国际计划」(Plan International,又称国际培幼会)走访越南北部偏远地区女儿被大规模拐走的家庭。这些女孩消失时最小的只有13岁,成为贩卖至中国的新娘。 放鸽子或放鹰 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成捷(Matthew H. Sommer)告诉本台,在清朝,城市菁英以男方的「财礼钱」足以支付女方的嫁妆来显示其地位身份;但对于大多数贫穷、不识字的农民而言, 「财礼钱」不仅是给女方家庭养育新娘的补偿,主要目的更在于改善生活及财务困境。于是,坊间出现佯装老婆为寡妇,以赚取彩礼的诈骗行为;有些人甚至故意以妻子遭强奸、绑架为由,威胁对方付更多钱;还有的是男女双方合作,到不同村落以上述假结婚的形式赚钱,这便是所谓的「放鸽子」或「放鹰」。 苏成捷说:「中国目前发生的就是第三种骗局的变种,只是现在更复杂、涉及巨额资金,并且是能远距离操作的组织型犯罪。」 他表示,这类 「买休卖休、和娶人妻」的行为在清朝是可判处死刑的重罪,但无奈执法困难。毛泽东主政时期,尤其在大跃进期间实行人民公社等集体所有制,人口无法自由流动抑制了买卖婚姻的行为。但随著此一时代结束,重男轻女的观念,再加上一胎化政策和私有化经济的推动,再次助长此一现象的蔓延:「尽管法律、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生变化,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著深层次的连续性」。 苏成捷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中国男女比例失衡没有以前那么高,城市化和生活方式改变也有助缓解婚姻买卖的问题。但实际成效还有待观察,毕竟中国农村仍「将女性视为家庭资产,并将其商品化」。 2022年江苏无锡的铁链女事件,「社区里每个人都知道,当地警察也知道,却没有任何人采取行动……。这当中存在系统性问题,与性别和对待女性的方式密切相关」。△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2/5/8704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