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经济下行引发欠薪浪潮 专家:恐危及社会安全与执政稳定(图)
 
近日,有网友在广东省顺德市拍摄到市面冷清,因为大量工厂倒闭,工人离去,行人稀疏,内需经济萧条。(视频截图)
【人民报消息】中国近来由于企业营收困难或倒闭增加,劳工欠薪争议频传,而且欠薪的行业从房地产扩至其他行业。劳工专家说,中国整体经济下滑造成讨薪潮提前,而建筑业、汽车制造业和出口部门则成为2024年欠薪的「重灾区」。更值得关注的是,地方财政捉襟见肘也造成公共部门大量拖欠薪资,这种情况恐怕危及社会安全与执政稳定性。 据美国之音报导,岁末之际的重庆天气骤冷,被欠薪的劳工同样心寒。今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刘女士在一间酒店担任服务员。她工作一个月后却没收到工资,尝试向酒店主管讨薪,原本议订月薪人民币3000元(约410美元),最后只争取到一半工资。她的这个酒店工作不含餐食,加上交通和住宿成本,这个工资等同无酬工作还倒贴2000元,这使她很气愤,但又无奈。 刘女士告诉美国之音:「内地欠薪这事不知道发生多少,企业也看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好欺负,只能当做吃一次亏。」 事实上,这不是刘女士第一次遭遇欠薪。她曾在火锅餐厅工作了10天,店长却以「实习工随便给点」为由,仅支付底薪400元,对原先说的「提成」不认帐。 刘女士说,讨薪抗议作用不大,因为女性身份加上年纪轻,缺乏社会经验,很多劳务工都经历类似遭遇。 欠薪在劳动市场的「恐怖平衡」 因安全考量不愿具名、在重庆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工作的吴先生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说,公司至少一两百名老员工是残疾工人,每个月逾1万人民币(约1380美元)的残疾补贴都被公司「吃掉」,每人仅发放几百元。 吴先生说,企业从中扣取补贴很常见,劳工心知肚明却敢怒不敢言。 吴先生对美国之音说:「公司从国家给残疾人的补贴中间扣钱是常有的事,都是聋哑人,还有很多手脚有问题缺陷,想到公司收留残疾人就不错了,劳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怕惹麻烦,企业心不是一般地黑。」 吴先生称,内地官商勾结很普遍,公司有「后台」,在当地有「势力」,即便政府知道企业「坑」了几百万人民币补贴也能免于受罚。而资方在外享有「福利公司」荣誉称号,运营还有税费优惠和国家采购或资金补贴。 他说,有残疾的全职员工月平均收入5000元,每天工时14小时,全年无休,省吃俭用年收入仅人民币4-5万。 吴先生还说,内地消息封锁严密,老百姓遇到欠薪几乎求助无门,少数劳工为了追讨工资集体向企业抗议,或向国家劳务局告发,但通常抗议没用,掀不起大浪,工人除了口头骂人别无他法。 他无奈的说,「出头鸟」的下场会很惨。即使旁人站出来为工人争取欠薪,也可能被「倒打一把」,被批评破坏现况等。劳工为了挣口饭吃,习惯遇事选择沉默,形成「恐怖平衡」。 吴先生还提到,许多劳务工会寻求中介派工,但没人监督、权力得不到限制。他说,重庆经常发生劳务公司跑路的事情。而大公司欠薪也是寻常事,以运营困难等理由,骗取员工信任却任意扣薪,员工一是怕被解雇,二是受限年龄不易求职,通常欠薪仍持续工作。 讨薪潮提前将是「新常态」 在中国,除了基层劳工,许多白领也面临欠薪困境。 《华尔街日报》11月30日报导称,中国汕尾市数十名医务人员11月聚集在一家公立医院大厅要求支付被拖欠的薪资和奖金。《潇湘晨报》12月1日也批露中国幸福航空一名飞行员被拖欠9个月工资,部分幸福航空员工兼职送外卖、跑滴滴补贴家用。 美国人权组织自由之家《异言网》(China Dissident Monitor)负责人史凯文(Kevin Slaten)说,中国今年讨薪潮提早至9月、10月启动,年底涉及讨薪的抗议有增加趋势,相较过去讨薪高峰期则在春节前两个月。 《异言网》发布的7-9月调查共记录了937件抗议,其中41%是劳工抗议,与经济诉求有关的抗议比2023年同期增加27%。整体而言,约四分之三的异议事件与经济不满有关,包含工人抗议拖欠工资,业主住房项目停滞等。而中国具有「高度争议性」的信访案例中,拖欠工资争议占10%,实际讨薪占更高比例。 史凯文对美国之音说:「房地产的危机造成了大量建筑工人欠薪的情况,而且这个行业处于困境已经几年了。最近有如碧桂园与融创这种大开发商陆续陷入债务危机,全国很多建筑项目无法完工。房地产行业占中国经济的四分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危机也逐渐扩展到其他产业。」 有关资料显示,广东和陕西是人均抗议事件最多的地区。史凯文说,广东作为中国生产中心,农民工数量众多,所以很多抗议与工人讨薪有关。至于陕西为何人均抗议事件位于第一名,目前原因尚未明朗。 史凯文说,金融危机后也曾发生因宏观经济下滑导致讨薪潮,但不同的是,现在中国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负债比当时多,因此政府的刺激措施不如以往有效,讨薪潮提前将是「新常态」。 另一方面,史凯文观察到,在中国公开集体抗议有风险,但很多工人仍选择此法维护权利。原因之一是政府指定的正式渠道,如信访和其他行政投诉管道限制多或过程过慢,问题最终无法解决。另一个原因是公开抗议能成为施压公司妥协或政府介入的策略。 企业欠薪呈恶性循环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说,中国私人部门的欠薪普遍存在各个行业,而今年建筑业、汽车制造业和出口部门是欠薪重灾区。 他分析说,建筑工地的劳工缺少完善的合同保护,因此建筑业欠薪最剧烈。而中国倾国投入电动车生产,汽车制造涉及繁多零部件生产,在高度竞争下,多数企业运营亏本,许多电动车总装厂要求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降价或延长账期。 史鹤凌说,「企业欠供应商帐款、供应商欠工人工资,是恶性循环」。 他说,中国没有帮助劳工发声的途径,既无独立司法系统、也没有工会,非政府组织也被赶出中国,工人走投无路只能用非常极端的方法讨薪,2024年发生在中国一系列的暴力行为,多数与没有合适渠道解决社会不公有关。 另外,由于美国与欧盟以关税壁垒阻止中国出口产品,中国2024年整体出口不振,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出口企业面临资金流不顺畅的困境,也出现对工人欠薪、对供应商欠款的情况。 史鹤凌说,企业没钱就想尽各种各样的「怪招」,除了欠薪,也会克扣残疾补助金、养老金、减少医保支付等,长此以往对社会整体稳定会产生极大负面的影响。 公部门欠薪恐撼动中共执政稳定性 史鹤凌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共公共部门的欠薪,在近年发生频率变高、程度更严重,主因是中国宏观经济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恶化问题。 据中共财政部11月29日发布的数据,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截至10月余额约人民币45.3万亿元。但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2023年8月估计,中共地方政府债务累计高达94万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各级政府积极「找钱」,通过向当地或跨省企业追讨税收,对民间则增加停车等罚款,甚至利用「钓鱼执法」来弥补财政不足。 史鹤凌指出,现在中共地方公共财政捉襟见肘,税收不足以还债,更没有预算支付薪水。 而中央政府出台10万亿债券企图解决地方债,史鹤凌形容「中央最多只能解决十分之一问题,还有十分之九的问题怎么办?」 他对美国之音说:「基层的公共部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的基础,医院、涉及到警察、涉及到其他的公共服务的部门也欠债的话,这实际上就意味著会引起很多很多的社会的问题,会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执政的稳定性。」 显然,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共当局的担忧。《新华社》报导,中共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11月19日召开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动员部署视讯会议,要求「依法从严从实纠治各类欠薪问题,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史鹤凌认为,当北京当局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来督促问题,说明中国欠薪「非常非常严重」,必须要靠中央以极端方式解决。但他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解决但没有钱,很困难很困难」。△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2/6/8705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