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德行令人敬仰的魏骥(图)
 
宋宝蓝
 
魏骥临死之前,仍在担心劳民伤财,可谓是一代纯臣。

【人民报消息】明成祖永乐时期,魏骥以进士副榜出仕,朝廷任命他到松江担任训导,督察学务。他常常在夜里携带着茶水粥饭,去犒劳那些辛苦读书的学子。学子们感念他的恩德,所以奋发读书,很多人取得功名成就,直接为朝廷和地方培养许多优秀的人才。魏骥还奉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他回到任上,被推荐为太常博士。 明英宗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魏骥担任吏部侍郎时,屡次奉命巡视京都及附近的地区,查访民间疾苦。正统十四年,升任吏部尚书。他禀性劲直,对君子和小人分辨得很清楚,常说一句话:「没有是非之心,不是人啊!」 当时宦官王振得到明英宗的宠信,王振仗着天子的宠信,欺上瞒下,擅权跋扈,凌辱朝中的公卿大臣,惟独不敢欺辱魏骥,还尊称他为「先生」。 魏骥为官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等朝,曾多次到京师辞官,都没有获得皇帝的允许。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他曾表示自己可以请朝廷为老师加官封爵,被魏骥严词拒绝。 魏骥直到七十七岁被允许退休后,才回到了家乡。平日,他与乡里人相处和睦,教导子孙孝悌之道,勤恳耕种。他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产业。时常戴着斗笠行走在田间。有一回,他遇到钱塘主簿,官吏喝责问他是谁。他回答:「我是萧山县的魏骥。」主簿一听到他的大名,顿时仓皇致歉。 他胸怀忧国忧民之心,越到年迈时,那份责任心愈加深重。当时萧山常发生水患,魏骥教众人修缮浚湖湖堤,兴湖利,又修螺山、石岩、毕公等蓄贮雨水的塘堰,以灌溉农田并防范灾患。 他为人敦厚,心地诚实光明,不仅遵循礼教,倡导理学,还大力鼓励青年才俊进学。退休二十多年来,虽然身在民间,仍是戮力辅助朝廷协理一方,苦心教化百姓,四方都景仰他的德行。 明宪宗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魏骥九十八岁时,御史梁昉上奏天子,恳请效法前朝,尊敬那些德高望重且年迈的大臣,予以表彰。天子读罢他推荐魏骥的奏章,欣然赞叹,于是派人慰问魏骥,赐予羊、酒,并命官府每月赠米三石。可惜天子的表彰尚未到达,魏骥就去世了。 他去世后,朝廷照礼制赐祭葬,赠其谥号「文靖」。魏骥的儿子魏完遵循父亲的遗言,辞谢朝廷祭葬,奏请天子将那些葬金用以赈济灾民。明宪宗怅然若失,叹道:「魏骥临死之前,仍在担心劳民伤财,可谓是一代纯臣。」于是准奏赈济灾民。萧山百姓感念魏骥之恩,请求在德惠祠祭祀魏骥,获朝廷同意。 (参考数据:《明史》)△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3/30/7238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