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災禍 › 文章: | |
英國經濟學人:蠢蛋! 還去中國投資(圖)
諷刺的是,臺灣的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特譯了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文章,該雜誌以「蠢蛋們湧入中國投資」(Doing business in China Fools rush in )爲題,強調中國混亂的經濟環境,只能讓外資持續成爲犧牲品。文章說,所幸,外資似乎逐漸變聰明了,因爲愈來愈多已簽訂的投資計畫,後來並未執行。 「經濟學人」一開始指出,雖然中國正進行經濟降溫,但目前依然是外資最愛的投資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增至三百四十億美元,預估全年將超過六百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至於已約定但尚未完成的外國直接投資,今年上半年更高達七百三十億美元。 不過,「經濟學人」表示,儘管國際跨國公司不願意承認,但是,在中國做生意真的是非常不容易,而且通常並非有利可圖。 「經濟學人」指出,在一九九○年代後期的中國,實際和約定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是相當接近的,也就是說,外國公司簽約之後,就會開始進行投資,但是,當國外直接投資總額開始成長後,實際和約定的投資金額之間,也開始產生差距,並逐漸擴大。 「經濟學人」認爲,上述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在中國並不是所有夢幻似的投資契約都可以實現,證據顯示,愈來愈多的投資契約,最後的收場是令人失望的。 爲說明中國投資環境的風險,「經濟學人」特別舉出近來多家國際企業在中國投資失敗的案例,該雜誌指出,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Shell )、美國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 )及俄羅斯Gazprom天然氣公司,原本將與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Petro China )合作,以一百八十億美元興建一條橫跨中國的天然氣輸氣管,但這項計畫卻在今年8月3日宣告破裂。 「經濟學人」指出,外界多認爲,上述計畫破裂的主因是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要調降原本談妥的目標收益率,其實這項投資案的合作氣氛早就被破壞了(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前董事長一直反對與外資合作 ),這次事件只是最後的一擊,雖然這三家石油公司還未投入太多資金,但是,經過三年艱辛的協商後,這三家公司撤資時什麼也沒得到,反倒留下了設計圖、開發計畫以及技術。
此外,英美菸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上個月才宣佈已取得中國當局的許可,將花費十五億美元在中國興建一座菸廠,這將是中國的第一家外資菸廠,不過,這項說法馬上被中國其他政府部門否認。該公司自2000年起開始協商這項投資案,至今仍不知何時或是能否取得投資許可。 至於全球第二大啤酒商─南非SAB Miller公司,則甚至連協商的機會都沒有,「經濟學人」指出,SAB Miller原本已和哈爾濱啤酒廠簽妥「收購要約」,結果,該酒廠高層及持股的哈爾濱市政府,卻私下將啤酒廠賣給美國安海斯公司(Anheuser- Busch ),SAB Miller只能宣佈終止收購要約。 「經濟學人」表示,雖然還是有一些海外公司在中國賺到錢,但是,在中國做生意,必須面對不透明的官僚體制及朝令夕改的法規,還得尋找可靠的當地合作伙伴,並對抗猖獗的盜版與公然的騙局,而且,中國高層官員總認爲,外國公司不應獲利太多,在此情況下,在中國投資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與金錢,也因此,愈來愈多的投資計畫並未實現,也許這正是外國投資者變聰明的跡象。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