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紅鐵腕救江 實施國內外全面「斬首」行動 (圖)
 
作者:中南客
 
2004年7月1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曾救江命,授以拳徑:斬首行動!

一、「有爲」:內外齊下,放膽鎮壓。

把德高望重的蔣彥永軍醫綁架,整黑材料,敢講真話者打成裏通外國!

劉曉波軟禁,杜導斌消音,呂加平失蹤。

對拆房上訪者一律鎮壓,如企業家鄭明芳按煉法輪功者懲治,對孕婦施以酷刑,壓掉胎兒。即使東北二十多人集體上訪要自殺,也一律抓捕,上訪自殺未遂者先施暴,再判刑。

對外國投資者如澳國馬萍夫婦冤案,明目張膽劫奪財產,一律支持地方原判,冤死到底,不準更正。

對記者、律師凡敢爲被壓迫的人民主持公道者如姜維平、鄭恩寵一類,一律判刑,誣以非政治罪名,徹底搞臭;

對香港要求民主浪潮,甩開溫胡,明面以人大積釋法修改基本法,暗地以國家恐怖主義實施「斬首」,迫名嘴「封咪」,對堅定民主鬥士,縱火、潑漆、行兇,40人圍攻劉慧卿,蛋打梁家傑;

對全國城鄉工人示威罷工、農民暴動,一律用鎮壓大慶、遼陽工運的辦法,逮捕刑訊帶頭人,至今姚福信、肖雲良一類判刑後失蹤,家屬請律師一律逮捕。

曾氏認爲只要穩住軍隊,人民反不了天。

唯一不能控制的是國外:全球審江大聯盟;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法輪功苦主以酷刑、滅絕羣體、反人類三項罪告上美國聯邦法院,三名幫兇,劉淇、夏德仁、趙志飛被告上美國地方法院,被定罪。江氏被訴已發展到瑞士、韓國、比利時、臺灣七個國家及地區。

江氏最大的心病是一直被江綿恆封住的恐怖罪行被公開。江氏以往的手段都不管用:特務監視大陸宗教迫害調查委員會主持人李世雄,對法輪功學員燒汽車、羣毆打人、電話竊聽、恫嚇、撬門入室……;竊取情報。

通過外交手段,申明不惜一切代價要求美國撤訴;

祕遣蘇格26人行賄團,腐蝕脅迫美國兩院議員,放棄支持審江;

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有法輪功練習者,訴諸法律天地廣大,法律層次上還有美國最高法院,直至聯合國,國家恐怖主義在國外難以任意捕殺法輪功成員。

最致江於死地的是從紐約開始,芝加哥、澳洲、香港、日本連續舉行活人模擬酷刑展,觀者落淚、國人痛心、記者義憤難辭,尤其今年在8國會議聚首城市,全球5000多家媒體採訪,酷刑攝像、拍照,通過報紙電視播向全球廣大天地。江曾不敢聲張,極怕傳到大陸!(國內知道不得了!)

江氏一籌莫展,只有請出軍師修復同盟。

看南非警察的表現及中共領事館對恐怖行動的認同,很可能有後續行動,領事館聲明已暗示爲法輪功自己所爲。(絕對不敢譴責,立場站在槍手一方,指被害同胞「滋事」)

江氏又派親寵陳至立向南非政府遊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但比製造2001年天安門自焚案要困難得多。

一不做,二不休,曾慶紅行動有其特點。但要把全球訴江行動及各國連鎖酷刑展,以生命恐嚇而阻止也不容易。

二、「無爲」:謹防戰亂、軍隊失控!

曾以鐵腕救江一把,實施國內外全面「斬首」行動,有個必要條件,就是不能打仗,要穩住軍隊;還得大力煽動戰爭狂熱,掩護國內外「斬首」行動,要壓過國內外被壓迫的國人的反抗聲浪,「臺海必戰」,「中美必戰」的明暗叫囂,便是文特們的專項任務。

以虛掩實,以對臺虛聲恫嚇掩蓋全面鎮壓,以無爲空喊的戰爭狂熱掩蓋國家恐怖主義內外行動,這就是曾軍師設計的虛與實的辯證關係。

解放軍和人民是通氣的,橫徵暴斂,強迫拆冤案遷遍及全國,會反映到軍隊中,軍隊官兵是人民的組成部份。江氏失去軍隊信任,還有哲學上的淵源,容後論及。

江氏孤陋寡聞大概也知道陳橋兵與馬嵬坡的故事。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皇帝柴榮的結盟兄弟鐵哥們,封爲殿前都招討,類似中共警衛局司令的角色,柴榮夭折,孤兒寡母派契弟趙匡胤帶兵出城迎敵,剛到陳橋,趙老弟被官兵灌醉,黃袍加身,不得不反,殺回城去,奪了柴家政權改姓趙。

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信任安祿山,在前線握有重兵,封官、賞賜也白搭,一路殺到長安,近衛的御林軍統領親信陳元禮也如由喜貴一般,以首相楊國忠爲首的貪官害民,早已反映到軍隊中,戰亂一起,唐明皇李隆基由軍隊護衛逃出首都,逃到四川省馬嵬坡,六軍再不前進,亂刀斬死全國鉅貪首富丞相楊國忠。唐明皇也不得不割愛放棄楊貴妃,換得自己一條命。

「六軍不發無奈何,輾轉娥眉馬前死。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合流。」

這是中唐詩人白居易事後《長恨歌》中的敘述。

「漁陽鼙鼓過潼關,(漁陽乃安祿山駐防地)
此日君王幸劍山。(劍山指劍閣,士兵發難處)
木易若逢山下鬼。(木易乃楊字,山下鬼乃嵬字)
定於此處葬金環。」(楊貴妃本名楊玉環)

這是唐太宗諮詢後五千年事,由唐初高士袁天罡、李淳風二人所書畫的推背圖第五象,於楊貴妃吊死之前約百年前的預見。

中國歷史太久,文化太過深奧,權迷心竅者,孤陋寡聞,爲逃避血債一路妄殺,不肯放下屠刀誠惶誠恐,到九華山拜佛求菩薩何用?中國人屢驗報應不爽。江朽蠻幹,曾仔應曉得因果聯繫也屬恩格斯的哲學範疇。


 
分享:
 
人氣:21,66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