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已出現泡沫化現象 (圖)
 
2004年4月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特譯〕中國廣大的市場與快速成長的經濟,近年來不斷吸引臺商與外資投入,不過,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卻警告,中國已有經濟過熱的憂慮,而且投資效益過低、產能過剩,加上龐大的失業人口與銀行呆帳等問題,「如果經濟成長腳步不慢下來,中國政府很快會淹沒在龐大的債務中」。

「經濟學人」在這篇名爲「中國市場調查:面具之後」(Survey: Business in China--Behind the Mask)的報導中指出,爲了趕上人口成長,中國每年需要一千兩百萬至一千五百萬個新工作機會,還必須爲八億的農村人口提供工作機會。這些人沒有工作保障、沒有長期的住所及健康照護;中國也必須建立退休金制度。

* 產能大規模過剩

其次,該報導警告,中國已有經濟過熱的憂慮,房地產、鋼鐵及汽車業等,已經出現泡沫化現象。

爲了經濟成長,中國政府還要求國營銀行打開「閥門」,由於貸款取得容易,造成大規模的產能過剩、通貨緊縮、更多的呆帳與更少的新工作機會。

「經濟學人」強調,中國最大的隱憂,是驚人的投資浪費。

* 投資已不符效益

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二至三美元的投資,可以產生一美元的附加成長,但是,現今卻需要超過四美元的投資,才能產生一美元的附加成長;即使是經濟條件較中國不利的印度,都有更好的投資效益。

「經濟學人」認爲,只有非常高的儲蓄率(佔家庭收入的四十%)及失去控制的自然資源開發,才可能讓中國這樣浪費資本,但這兩者都無法持續,尤其是環境惡化與污染問題,讓未來中國必須付出的代價不斷累積。

「經濟學人」認爲,這些問題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成長必須顯著地慢下來,除非中國政府想要淹死在債務中,也許不是今年或明年,但很快會如此。

* 中國市場被高估

這篇報導也認爲,中國的資本主義並非奠基於法律基礎、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自由市場機制,因此,在中國投資的跨國企業,常無法獲得適當的回饋或是實質的利潤等,一部分是導因於他們自身的錯誤,因爲他們高估了中國市場,卻低估了競爭情況。

* 金融問題最嚴重

最後,「經濟學人」在這篇報導中指出,中國的金融問題尤其嚴重。國營銀行不僅未合理地支配資金,且體質相當脆弱。不過,中國要進行金融改革卻非常困難,因爲金融改革所需的成本,會影響中國政府資助經濟成長的能力,並進一步影響到其政治的穩定與對外資的吸引力。

 
分享:
 
人氣:12,16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