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經濟論壇看中國經濟走向
 
2004年2月1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杜宇塵和董海綜合編譯報導) 2004年1月,瑞士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每年一次的討論在這裏進行。能言善辯的政客、公司CEO,學者和記者彙集在這裏,交換他們對世界經濟的看法。每年都有一個焦點,正如去年的論壇被戰爭所籠罩,今年人們最關注的詞是:中國。──儘管正式的論壇議題是「爲安全和繁榮而合作。」《國際先驅論壇報》刊登了艾瑞克-普凡訥的文章談論世界經濟論壇和中國經濟走向。

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巨大的經濟潛力,和一再遭到批評的社會及勞工條件,對於許多人來說充滿了希望和迷惑。那是一個政府宣稱經濟迅速增長,沒有人敢於放棄的市場,同時也是這個市場從西方吮吸走大量工作機會。中國即被看作是世界貿易的引擎,同時也是個以損害歐美國家的經濟來維持自身貨幣匯率的不公平的商人,一個迫使整個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價格降低的冷漠僱主。

在2002年擁有5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中國可能認爲無須在跨國公司匯聚的達沃斯伸出要飯碗,無論如何,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在中國出現了。

在論壇上,其他幾乎每個重要國家,都派出非官方的代表們在這個全球資本家精英匯聚的地方爲自己辯護。而來爲中國辯護的是由大學教授和官員組成的團隊。

*人民幣匯率

北京的固定匯率政策在華盛頓非常不受歡迎。布什的行政管理部門已在廢除固定匯率方面對中國施加了壓力,美國說,固定匯率人爲地把人民幣固定在低價位,使美國被中國便宜的進口貨所淹沒。

對於這個問題人們有不同的看法。美國商務部長唐納德-埃文思在達沃斯的一次露面中用調和的口吻表示,中國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並且現在還是安全的。

一個不想暴露身份的中國分析家認爲,近期調整人民幣匯率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在較遠的將來其匯率不再一味綁住美元不放,或可能有所鬆動。

一些分析家說華盛頓應該暫停抱怨中國的貨幣政策。中國使人民幣保持對美元固定匯率的方法之一,是購買美國價值上億美元的國庫卷。這對保持美國長期的低利息率,降低家產抵押和其他的貸款的成本,減輕美國經濟還債的壓力都是有助益的。

但是通過操縱對美元的匯率,中國和其他正在插手市場限制他們貨幣的亞洲國家,正在把歐元的價值推高,1月23日歐元價值達到一歐元換1.2576美元。這種情形損害了歐洲出口的表現,所以中國對歐元地區的恢復緩慢同樣負有責任,以至正在招來責備。

*經濟發展的正負面

2002年中國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達500億美元。人們不禁要問中國使是如何使用那些錢。一些分析家擔心中國的經濟泡沫(見http://dajiyuan.com/gb/4/2/5/n460693.htm和http://dajiyuan.com/gb/4/2/12/n465715.htm),不能支持它所宣稱的在本年度前三季度8.5%的年經濟增長率。

北京大學付校長付君(Fu Jun)則表示無須擔心,他認爲象汽車製造業,鍊鋼和房地產業,沒有跡象表明經濟在以一種潛在的通貨膨脹的方式增長。他辯稱中國現在有非常成熟的經濟管理人才,他們相對於政府的角色來說,更能理解市場的角色。

巨大的外來投資撐起了中國得經濟,使之發展很快。1月23日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發表的一份研究中說, 在2041年以前中國會趕上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的經濟大國。它正在快速地成爲很多跨國公司的重要基地。

然而評論並不總是正面的。與外國投資者不同,中國已經成爲很多非政府組織和監督團體的首要關注目標,中國的低工資工人問題和在繁華景象背後存在的令人擔憂的隱患(見http://epochtimes.com/gb/4/2/14/n466839.htm),在達沃斯的對話中日益增加著份量。

商業協會抱怨中國,還有印度,正在吞食著大量工作機會,因爲跨國公司日益看好從外面招收人員做服務性工作,很象他們幾年前在製造業所做的那樣。

一些勞工官員對此也說得越來越多:中國甚至通過漠視國際勞工標準的作法從鄰居那裏偷走工作。

國際紡織品、服裝和皮革工人聯盟的活動和交流主任提姆-努南(Tim Noonan)說:「我們所擔心的是在中國的帶領下,全球的商業競賽已進入底谷。」

加拿大帕麗莎(Palliser)傢俱公司的總裁,阿瑟-德菲(Arthur DeFehr)說,他在與亞洲製造商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想要堅持「公平交易」的努力被中國廠商搞得越來越難。這些中國公司迫使他們的工人30天中工作29天,並把化學制品倒進河裏,這樣做當然會使產品成本降低。

有些學者對於爲什麼中國變的這麼受關注感到茫然。「每件事都是中國,中國,中國,」一位來自靠近巴黎「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研究已不再成爲關注焦點的拉丁美洲經濟的教授羅得斯-卡薩諾(Lourdes Casanov)說:「我專攻失寵的原因。」


 
分享:
 
人氣:11,57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