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江泽民不让86岁的许家屯回乡
 
【人民报消息】1990 年 4 月 30 日,退休后定居南京的新华社香港分社(即中国共产党香港工作委员会)前社长许家屯(见图,取自「许家屯香港回忆录」)使用尚未失效的驻港人员通行证,从深圳罗湖口岸出境。次日,在有关人士周密安排下,乘飞机抵达美国旧金山,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世界日报14日报导,「许家屯出走」在当时是头号爆性炸新闻,曾引起中南海震惊。首先是因为许家屯身分属「省、部」级首长,中共建政以来成功出走海外的高干,级别无出其右;其次,许家屯曾是邓小平派驻香港的爱将,肩负安定民心、迎接回归的重任,「许社长也移民」,对港人信心的影响实在无法估量。

获悉许家屯的去向后,中共高层先后委派驻洛杉矶总领事马毓真与驻美大使朱启祯会见他,劝说他回国。在遭到许拒绝后,中共开除他的党籍、罢免他的人大常委身分、撤销他的一切职务。虽然许家屯在稍后出版的回忆录中声明对马克思主义及中共「仍具信念」,「对邓小平仍尊敬、拥戴」,但中共事实上已把他的出走列为叛逃,并列入不得还乡的黑名单。

中共是有 81 年历史的政党,在长期而残酷的阶级斗争与党内派系倾轧中,以各种方式脱离其队伍的高级干部大有人在。除去顾顺章、向忠发、蔡孝干等被捕变节者外,先后还有前郏甘宁边区主席兼红军总政委张国焘、中央副主席林彪等多人出逃,以及曾任政法委员会副主任的王明滞留苏联不归。但若把范围限制在「中共建政后成功出走」的高干,则许家屯无疑排名第一。

许家屯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早年在华东地区打游击,后到陈毅元帅麾下的第三野战军任职。1949 年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时,许家屯被擢升为第十兵团第 29 军第 87 师政委。鲜为人知的是,他所在的 87 师,曾有步兵第 259 团参加攻打金门的战役。结果与第 28军的参战部队一起,遭到全军覆没的厄运,此即台湾方面所称的「古宁头大捷」。

许家屯稍后离开军队,到地方政府任职,主要在其老家江苏活动。「文革」以后,许升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开始成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1983 年,他受邓小平赏识,奉派前往尚在英国管辖下的香港,统率全港左派力量,直到「六四」后经江泽民安排退休交棒给周南为止。

叶落归根、倦鸟知返,本是人之常情。日前传出 86 岁的许家屯有意回家但不获北京准许,并不令人意外。可以想见,只要江泽民、李鹏仍在其位,只要赵紫阳未能恢复真正的自由,许家屯将无从了却这番心愿。

53 年前的今天,许家屯所在的部队正在福建省境内迅速推进,势如破竹直逼福州、厦门。当时,29 军的三个师的首长都是精力充沛的中年人:85 师师长兼政委朱云谦 30 岁,86 师政委刘毓标 41 岁,87 师政委许家屯33 岁。与许家屯「在一口锅里盛饭吃」的 87 师师长张强生与许同年。

中共建政后,许家屯告别军队,朱、刘、张三人继续戎马生涯,后来都获授少将军衔,张强生去了济南空军,61 岁就撒手人寰,连改革开放都没看到;刘毓标官至华东军区装甲兵政委后,也脱下戎装,当了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成为许家屯的下属;朱云谦一路升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然后离职休养。

如此看来,在昔日并肩作战的袍泽中,许家屯的阅历、地位、影响、知名度,早已超越其他人。不少了解这位前中共高干的坊间人士认为,许家屯当年在江苏一言九鼎,在香港意气风发,来美后又有豪宅安居、红颜相伴,实在已不枉此生。与其朝暮为思乡怀旧所苦,不如面对现实,师法古人,作「天涯芳草」之吟。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7/15/2197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