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郑义:国在山河破──“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的秘密
 
郑义
 
【人民报消息】

“开始起跳的超级老虎”

  近年来,至少在中文媒体上,“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似乎已经成为唾手可得的现实。这种使中国人热血沸腾的预言,不完全是“出口转内销”式的炒作。从八十年代初启动的经济改革,在西方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国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993年5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的《中国:下一个世界强权》。这是在一个总标题下的十四篇文章。《时代》周刊总编热情洋溢地写道:艾默生曾称中国为木乃伊与纪念碑,而今天,“这一古迹正显示出震撼世界的活力”。可以说,20世纪最后的十多年间,中国崛起的论调席卷世界。在这只“开始起跳的超级老虎”(德国《趋势》杂志)面前,许多对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保持坚定信念的人士大惑不解,缄口难言。

  中国官方经济学界当然更是一片乐观。权威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发表预测报告称:2020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世界第一;2040到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水平;二十一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社会发展水平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即“赶上西方”。报告的作者们以坚定而豪迈的口吻宣告:“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兴起和腾飞的世纪。”

  只有少数研究者指出:中国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二十一世纪果真是“中国的世纪”吗?

  我们现在只讨论一个常识:能源、资源与环境容量可否支撑得起一个“中国的世纪”?

  根据中国科学院上述预测,20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89万亿,是1990年的50倍。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是:资源不足。已有权威人士证实:在1949年中共建政以后的四十多年时间内,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了10余倍,而矿产资源消耗量却增长了40余倍。在这种举世无双的高消耗、低产出经济模式下,假设国民生产总值(GNP)再增长50倍,就必须消耗资源200倍──这个账还有必要继续往下算吗?

“强国梦”之破灭

  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当然不会不了解“高消耗低产出”这一中国经济之癌,他们的全部预测建立在“中国必须建立一个资源低耗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之上。这当然不是一个事实,而像是一道命令。这当然是一个极好的命令,问题在于:是谁,用什么办法能使中国执行这个命令?如果这个命令不被执行,发动机里灌不进那么多油,中国就只好遥望着那个据说必定属于它的新世纪而扼腕兴叹。资源是持续发展之前提。灌满了油,也许你可以命令中国驶往辉煌的新世纪,但要是没有油呢?

  再退一步讲,即便发生某种奇迹,中国真的建立了资源低耗型经济,但中国,甚至全球资源能否支持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大国经济规模再增长50倍,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最深刻的悲剧可能在于:当中国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制度“试验”之后,才惊骇地发现本国资源已接近枯竭。同时,由于全球经济总规模的扩大,世界资源总量已所剩无几。据“世界观察”环保组织公布的《1998年世界现状》报告指出,“如不改变目前的发展模式,全球的土地及水资源将不敷中国对谷物之需求,石油资源也不够用。”“中国的例子显示,这个世界无法依照目前的发展脚步继续走下去了。”

  再来谈谈中国日趋紧迫的环境容量和超高速增长的污染。有中国学者证实:“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三十多年中,社会总产值增加了15倍……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增加了100多倍。也就是说社会总产值增长1倍,污染量就要增加6~7倍”。(注1)按此比例算下来,中国经济总量如果再增长50倍,污染就要增长300倍。就算是污染率随经济发展而减轻,GNP增长50倍污染量仅增长100倍,那个中国也绝不是人类可以存活的国度。或者,奇迹般地赶上“高科技”列车,经济结构转型,就算污染再增加10倍,──据中国经济学家估算,“按照目前每亿美圆产值平均污染破坏环境的比率计算,全世界总产值再增长不到1倍或者再延续不到五十年,就会使地球环境不再适宜人类生存。即使采取目前各国提出的一些措施,也不能按老轨道再持续增长2倍的产值了。”(注2)

  关于二十一世纪的预测,应当主要是关于资源总量与生态容量的预测。尤其是对于中国。

  简化地说,如果超过了几个主要的生态指针──森林覆盖率警戒线20%、人均淡水资源警戒线1000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0.8亩等,这个生态系统便可视为突破了生态环境容量,超载运行,趋于崩溃。这正是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噩梦。

中国将永无出头之日

  直接了当地说,中国的当务之急并非讨论如何“赶超”,如何实现“强国梦”,而是如何挽救“球籍”。

  请读者耐心跟我一起研究一下几组经济数字。

  中国官方经济学界经常夸耀的数字有两个: GNP名列世界第七,GNP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可以做几点评论:第一、这无非是说,世界人口第1、国土面积第3、矿产资源第3的国家,总产值不过名列第7,比意大利小,比巴西大;第二、如果扣除超高投入的资源、环境成本,实际居于世界后列;第三、这种所谓“综合国力”指针,与人民福祉无关,而仅能满足统治者的霸权欲望和民众的大国心态。第四、中国增长速度存在统计上的夸大;第五、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式的高速增长得不偿失,除了维持就业,以换取政权合法性之外,实为中国经济之痼疾。在内部,控制速度一直是历届政府的努力目标,对外宣传时才变成自我炫耀的成就。

  令人绝望的数字却很关键:

  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递减。200年前大清帝国极盛时期(1800年),中国的生产品占全球总量的33%,欧洲占28%,美国只占0.8%;100年前清朝崩溃前夕(1900年),中国占全球生产总量的6.2%;在经历了二战内战韩战连续破坏之后,中共建政之初的1955年,国民生产总值尚占世界总数4.7%;至“改革开放”近二十年之后的1997年,中国占全球国民生产总量的比例跌至3.5%。以“世界第一”的增长速度干了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生产总值占全球比例不升反降,更远不及衰败的晚清。(注3)这一组数字传递的信息是:“赶超”半世纪,同先进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效益极差,无论是与世界横比,还是与不同时期的中国自比,无论实物、资金、还是劳动力等各方面,投入产出效益都不好,甚至越来越差。

  中国人均财富居于世界后列。中国人均所得为世界第81名,即使以购买力计算,也只占到第65名,比拉脱维亚少,牙买加多。用联合国“人发展指针”综合比较,中国落后到107名,在阿尔巴尼亚之后。(注4)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在全球参加评估的120个国家中,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第96位;教育经费和第三产业产值占GNP比例分别为102位和113位。(注5)按照世界银行1995年推出的一种衡量国家财富的新计算法(即把自然资源货币化并列入财富总量),中国的人均财富仅名列世界第162,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3。(注6)前两组数字说明,中国人是当今世界的穷人;后一组数字是说,由于资源奇缺,中国人未来可能更穷。

  ──把以上所有数字综合起来,大致可归结为如下三句话:

  中国是一个处于世界后列的贫穷大国,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因而后劲严重不足的贫穷大国;经过长达半世纪的“高速”“赶超”,中国和自己所曾达到过的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越拉越远;如果再考虑到人口、资源、科技、教育等等因素,中国将永无出头之日。

  至于洋溢于中国官方媒体上的“乐观”,有经济学家如此解释:“少数经济学家与权力资本和外国资本结合,获得了特殊地位,在中国“繁荣”(不管是真繁荣还是假繁荣)时可以分享大份额,在危机发生时却不必分担成本。他们乐观得很,并且为中国人民描绘了这样一幅玫瑰色的图案:增长速度就是一切,经济发展可以自动解决一切社会矛盾……(注7)

超载的极限

  二十世纪着名的经济学家海耶克曾谈到,他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忽视了“时间因素”。他认为,学术界对于“时间”领会迟钝,远不像政客、运动员和演员那样深知“适当的时机就是一切”。他在很多经济学着作中都试图引入时间的因素,但在一般经济学着作中,时间的关键作用──事情将在何时发生?在因果之间可能有多长的时间?──却完全被忽略了。

  这同样是我们中国人将深感痛切的教训。

  我们都知道许多事情可能会发生,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可能出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可能到来……等等。但是忽视了时间:事情将在何时发生?我们还有多长时间?当梦想成为现实之际,我们还剩下什么?以沉船为例:到全体乘客可以投票表决并决议立即抢修之际,我们还剩下多少船板?

  挽救中国生态崩溃之关键同样是时间:在国土承载力耗尽之前,我们能否扭转资源与环境容量急速枯竭的大趋势?

  从资源超载角度来看,中国国土承载力最大极限大约为15~16亿人,没有官员或学者提出更高上限。距离这一经济—生态总崩溃的临界点,人口是2~3亿,按目前人口增长趋势,时间大约是十五年。就限制人口增长而言,中国政府当局已采取了世界上最严厉的政策,今后怕已无能为力了。

  从污染超载角度,美国派驻北京的环保官员估算,如果中国从1996年开始投注钜资,在2004年前必须紧急投入3万亿美园,才能彻底解决环保问题。(注8)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共建政之后前四十年财政收入之总和的7~8倍。如果分十年投入,每年需投入3千亿美园,约等于20世纪末中国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2倍以上。中国专家似未进行这种全国性估算,但对局部地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上述估算大致相当。──这种规模的投入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再考虑到每年国有资产加速外流,事情就更令人绝望。这也是在说时间──可能来不及了。

  我们甚至无须去讨论二十一世纪是否是“中国的世纪”,那是一种奢侈。我们可以把期望值降到最低:二十一世纪中国有没有水喝?

中国无水可喝的世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6/29/2169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