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高校已成为新的腐败重灾区
 
【人民报消息】中新网北京8月31日消息:最近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说,高校已经成为新的腐败重灾区。

  这份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杂志说,2001年8月2日,当“无期徒刑”的宣判结果,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庄重作出后,高小栋的表情并没有人们预想中的那种悲戚。贪污公款97.2万元,索取贿赂50.5万元,挪用公款100万元,这样的黑色数据,提前把这位原对外经贸大学基建处处长推进人生的黄昏。

  就在高被宣判的同时,南京、大连、广州等地又接连传来一批高校“贵族”倒下的消息。检察机关将他们提起公诉的案由都是:涉嫌贪污受贿。

  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院长吴新田等检察官认为,近年来,发生在象牙塔内的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过去所没有的。

  《新闻周刊》援引权威人士的分析说,高校腐败的发生和蔓延经历了三个阶段:90年代初期的萌芽;90年代中期的发展;90年代末的大面积爆发。

  1990年之后的10年,北京市海淀区内32所院校中,一半染上了腐败病毒。24起案件26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样的纪录,被陕西省高校一年刷新。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陕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36起61人,其中处级干部22人。一位教育界人士在分析高校腐败时指出,党政干部是腐败主力军。“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用具购置以及学生入学等方面,他们手中掌握著的权力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做交易,搞暗箱操作。而普通的专职教师则没有这样的腐败机会。”

  综观高校腐败系列案件,这个结论是站得住脚的。去年8月,重庆市沙坪坝区检察院一连查处了4起高校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涉案人员全部是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著市场经济的确立,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财政拨款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为腐败提供了机会。而高校内的财务制度并没有随之建立起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又使得腐败行为难以被发现,腐败的机会成本大大地降低,这是高校中职务犯罪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

  不久前惊曝的陕西经贸学院腐败案,是陕西省教育系统建国以来最大的团伙经济案件,涉案人员中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12人。检察机关发现,只要坚持每日对账,每月核账这些基本的财务制度,一些人的职务犯罪就能轻易被避免。

  或许因为陕西高校是腐败案件的高发区,教育部直属高校案件检查工作研讨会于2001年4月中旬在西安召开。值得注意的是,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教育部纪检、监察局的高级官员外,还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6所高校纪委书记、监察处长共41名代表。

  据悉,二、三十所大学的纪委书记一起研讨高校腐败案件的会议,并不多见。外界猜测,一场高校“反腐风暴”即将刮起。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31/1550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