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官场红包”触目惊心
 
【人民报消息】来自中央纪委的消息说:自去年底到今年5月底,全国各地干部上缴的“红包”数额已超亿元,重庆市上缴礼金、有价证券等1591万元;浙江省1952万元;湖北省1201万元……

本来是民间亲朋好友之间用来表达亲情和友情的“红包”,近些年来却成为了一种权钱交易的重要手段,渗透到了各种正常的公务和职务行为中,这种官场的“红包”腐败已到了非大力治理不可的地步。

发达地区此风盛行落后地区也不逊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官员收受“红包”的现象十分普通,既有普通干部,也有高级干部;发达地区“红包”盛行,贫困地区也不逊色。安徽阜阳是一个贫困地区,但原市长肖作新收受的贿赂却达2000余万元,据他交代,其中大部分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病住院期间收受的“红包”,他每年在端午、中秋、春节3个节日中就能收到六七十万元的“红包”。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地方尚且如此,“红包”腐败之严重可见一斑。

当前收送“红包”的名目非常繁多,“可谓花样翻新”,主要名目有7种: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收送的礼金;婚丧嫁娶、子女参军升学、建房乔迁、生日祝寿等家庭重大事宜收送的贺礼;领导干部及其家人生病、住院收送的慰问礼金;参加各种公务性活动(如庆典、会议)收送的礼金;下级单位发给领导干部的奖金、补贴或劳务费;办事的酬金;领导干部本人的升迁、出差、出国出境、进修学习时收送的贺礼或赞助等。

国家集体蒙受损失

官场“红包”腐败的严重危害不言而喻。它既严重腐蚀了领导干部,又助长了“一切向钱看”、无礼不办事的恶劣风气;使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遭受巨额损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干部谈到“红包”的危害时头头是道,但对能否拒收“红包”却态度暧味。一些干部坦率地承认,拒收“红包”也很难,并称大多时候收受“红包”是“情不得已”,如果拒收“红包”将使自己成为官场中的“异己”,“日子不好过”。他们举出诸多的事例加以佐证。见诸媒体的安徽省利辛县委书记夏一松拒收“红包”的遭遇,是被提到最多的事例。

县委书记拒收红包遭非议

夏一松出任利辛县委书记不到半年,就收到各级干部以各种名义送的“红包”达60多万元。夏一松非常震惊,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责令送钱者限期取回,否则全部上交县财政。这一举动尽管被媒体广为赞扬,然而他在当地却屡遭非议,不少人认为夏“不识抬举、不懂礼数”;有些上级领导也认为“你退钱就是了,何必给地方形象抹黑”,“让群众怎么看前几任的领导?”接受采访的干部由此推断,拒收“红包”的做法似乎不符合“官场”的“游戏规则”。

官场的收送“红包”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不能把“情不得已”作为心安理得收受“红包”的借口。有的人认为本人并没有主动索贿,只是迫于环境的压力对不法行为随波逐流而已,如一些机关干部春节期间收受下属企业进贡的“红包”等;但是,如果你不是掌握一定的权力还会有谁去给你送“红包”?一方面,收受“红包”的领导干部,大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这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别人不知的事情,大肆收受“红包”;另一方面,领导干部收送“红包”往往打着人情交往、礼尚往来的幌子,用浓厚的“人情”掩盖权钱交易的实质。收送“红包”就是一种受贿行贿的犯罪行为,不能拿“情不得已”当“挡箭牌”。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30/1546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