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最后遗言首度公开 密友保存其去世前亲笔信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李昱报导)今年6月初,2023年去世的中共前总理李克强被披露死于谋杀后,各种关于李克强被谋杀的信息都引发高度关注。近日,现居美国的上海企业家胡力任先生表示,将要动用他的全部社会资源来调查还原李克强被谋杀的真相。今天(7月23日)他披露,李克强密友在李克强去世3个月后,将一封李克强在预感到危险时写下的「致全国人民公开信」交给了胡力任。胡力任表示,这封信将成为揭示李克强非正常死亡真相的重要线索。 7月23日,胡力任先生在其油管节目中透露,李克强离世前曾亲笔写下一封信件,准备向全国人民公开发布。在信中,李克强流露出对个人安危的深切预感。说明李克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已清楚地意识到危险正在迫近。 胡力任说,李克强生前极为信任的一位密友,在李克强去世三个月后,2024年初主动联系了他,将这封信件的内容交给他,并恳请他妥善保管。在时机成熟时,向公众公开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李克强的密友是胡力任多年前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位朋友。尽管平时联系不多,但始终保持著深厚的信任。胡力任表示,为了保护这位重要资料提供者及其家人,目前不能公开他的真实姓名。 信件全文如下: 致亲爱的中国人民,谨以此信献给未竟的理想。 亲爱的同胞们,当你们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或许已经不能再发声,再解释,再留下只言片语。但我仍愿借此片刻,留下我心中未尽的信念与深深的牵挂。 我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得以凭借读书改变命运,走上建设国家的道路,从地方到中央,从政数十年,有幸经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温饱,也见证了亿万家庭勤劳奋斗的历程。每一次调研,每一次倾听,都让我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坚韧。 我始终相信,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应只体现在高楼大厦与GDP数字的跃升,更应体现在人民是否真正拥有安稳的生活,有尊严的就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机会。现代化的成果,最终必须落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发展必须有温度,改革必须有回应,政策不能脱离民意,更应利于民生。 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我主张简政放权,支持民营经济,强调市场在资源支配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法治保障和制度创新。而不应过度依赖行政指令,或人为干预。只有充分释放社会的创造力,国家的潜力才能真正被激发。 我曾提到,中国人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们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回避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 我也曾经说过,人在做,天在看。这不仅是一句劝勉善良的话,更是我在岗位上始终怀抱的一种敬畏之心。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理应服务于人民,受监督于人民。我始终铭记那段全民抗疫的岁月,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全民考验。封控、隔离、焦虑与牺牲,深刻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轨迹。防疫是必要的,但在抗疫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另一面,过度封控可能伤及民生,信息不畅容易引发恐慌。压抑表达,则会积聚社会的不安。那段时间太多家庭在沉默中承受困苦,太多真实的声音未能被听见。 回望过去,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更要勇敢面对教训。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理应在危机中主动倾听民生,修正偏差,而不是让人民在痛苦中沉默,在困境中无声。近年来,改革的动力在减弱,市场对政策与发展的预期出现波动,社会的声音在减少。这些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鼓励讲真话,容纳不同意见,通过制度化的途径解决矛盾。如果一切仅依靠维稳与控制,那种表面的平静终究难以长久。 我从不刻意指责体制,也不执著于历史的评判,而更关注如何从过往中吸取经验,走向未来。我始终相信,中国的未来属于每一位脚踏实地心怀梦想的普通人。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请相信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不能关闭视野,更不能让恐惧压倒理性。请坚持做一位清醒的公民,即使身处喧嚣,也不放弃理性判断,即使力量微小,也不丧失良知底线。 我知道,有人说我性格温和,表达克制,但我始终认为,这个国家需要更多说实话,办实事有责任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高喊口号的人。如果我的努力,哪怕只在改革中留下一丝空间,在市场中守住一丝机制,在社会中争得一点宽容,那我便不曾辜负肩上的责任。但我仍有遗憾,为了让你们的生活更加安心,制度更透明,言论更自由,这是我的歉意,也是我未竟的责任。 如蜉蝣寄身天地,不过是沧海一数,我深知自身的渺小与有限,却也愿将一生所思所愿,托付给这片土地和人民。愿未来中国的每一位公民,可以在一个更加法治、公正、充满希望的社会中成长。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可以坦然发声,自主选择,安心生活。我或许将归于寂静,但你们仍在尘世奔走,愿这封信如微光未灭,照见彼此前行的方向。 2023年春月, 李克强敬上 胡力任还透露,由于工作关系,他曾于2003年至2006年见过李克强两次。一次在河南,一次在辽宁。 胡力任说,他作为受邀的国内投资专家组成员,参与当地的相关会谈。在这两次接触中,李克强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李克强突然以非正常方式离世时,他的心中始终难以释怀,出自内心的责任感让他决定要追寻其中真相。 胡力任说,在李克强去世后,他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持续追查真相。在这一年多的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他也接触到了一些极为关键的知情者﹑信函等重要资料。胡力任表示,这些资料将会在未来陆续向公众披露,让所有关心此事件的朋友们了解真相的全貌。 (人民报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