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闯关」成功了吗?——让资料来说话
赵晓
2025年5月1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2025年春,世界经济学界屏息以待,仿佛即将见证一场「政策灾难」:川普总统再度出山,高举「对等关税」大旗,对90个国家征收10%统一关税,对57个与美贸易逆差严重的国家追加11%至50%的惩罚性关税。
这是惊天之举!媒体与专家对此几乎众口一词:这是通胀的引信,是金融崩盘的前奏,是美联储的梦魇。
随著股市震荡急剧向下,熊市似乎已至。左派在各城市爆发抗议,就连一些「曾支持川普」的学者也开始倒戈,斥责他「人为制造通胀灾难」。CNN评论员斯蒂芬·考林森在4月底甚至惊呼:「川普已把美国经济带到了崩溃边缘。」
我的一位拥川好友悄悄私信我:「川普懂经济吗?美国家底虽厚但会不会被他折腾掉?」
我只答了一句:不妨静观,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一、数据不会说谎:通胀不升反降
4月,美国劳工部公布最新通胀数据:
CPI:2.3%,核心CPI:2.8%——双双低于预期,为2021年以来最低;
关税收入达160亿美元,同比增长 123%,创下历史新高。
令人惊讶的是,「提高进口成本+增加财政收入」这对经济学教科书里的「矛盾组合」,居然同时成立了。
川普「搞事情」,通胀不仅没有起飞,反而退潮。过去被奉为铁律的「加关税必加通胀」逻辑,首次在现实面前被打破。
为什么「关税=通胀」这次失效了?
可能有四个原因:
1.进口商自行吸收成本,未将税负转嫁消费者;
2.美元走强,对冲了进口价格上涨压力;
3.企业提前囤货,库存缓冲短期冲击;
4.消费者信心稳定,未出现价格螺旋效应。
这场「通胀风波」告诉我们:宏观经济不是直线逻辑,而是复杂博弈。
二、股市没有崩,反而爬了起来
4月中旬,《华尔街日报》封面头条称「川普溃败」,预测道琼斯指数将创下自1932年大萧条以来最惨4月。
结果呢?
标普500 仅跌 0.8%,纳指跌0.3%,道指跌 2.1%,均远好于预期;
自4月22日起,标普与道指连续九日上涨,5月初创下2004年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说好的金融灾难呢?
显然,市场已用脚投票。尽管「对等关税」部分暂停,10%的基础关税依然存在,而股市却逐步适应、企稳、反弹。
川普再次施展他熟悉的「惊吓谈判法」:让所有人以为他疯了,结果是他比谁都冷静。
在美股最低谷时,果断买入的人,现在应该睡觉时都在笑了!
三、制造业是硬通货,关税是指挥棒
如果说股市仍带有情绪波动,那制造业数据就是铁证如山。
执政百日,美国迎来:
1、5万亿美元新增制造业投资;
2、45.1万个新增制造业岗位;
3、投资覆盖芯片、汽车、电池、清洁能源等关键产业;
4、就业重点集中在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威斯康星等铁锈州。
有人说这只是「面子工程」?但这些数据都是企业亲自发布,媒体实地报道,信息真实且可核查。
对川普来说,制造业不只是经济指标,而是选票指标。这是一次战略性重构美国选民结构的行动。铁锈带制造业「回流」的希望,就是他手中的「关中」,是他权力的压舱石。
哪怕只是制造出希望,也足以撬动政治现实。而「信念」,恰是民选政治中最核心的生产资料。
四、GDP微缩,但背后藏著「对冲智慧」
当然,并非一切都如愿: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3%;
看似唱衰派的证据,但结构分析却揭示了更复杂的真相。
萎缩主因是企业抢先进口囤货,拉大贸易逆差;
消费者支出增长1.8%,虽低于上季度的4.0%,但并未陷入衰退;
私人投资增长高达21.9%,创2020以来最大增幅;
实际工资年增近4%,就业市场依旧强劲。
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软著陆」策略:在风险释放的同时,有节奏地展开「底盘稳固」的政策组合拳。
五、川普的闯关:不是市场,而是制造业;不是繁荣,而是胜选
川普明白:美国不是由华尔街掌控的国家,而是由中西部蓝领选民决定走向的国家。
不是纽约和加州决定总统是谁,而是密歇根、宾州和威斯康星决定白宫的钥匙。
也因此,他并不需要一个完美无瑕的经济,只需要一个足以赢下选举的经济叙事。只要铁锈带看见希望,MAGA就能继续。
2020年,他在铁锈三州输掉25万人;
2024年,他赢回了23万人;
2028年,只要守住这几十万人的希望,共和党就不会倒下。
也因此,他宁愿让华尔街暂时掉一点皮,也要让俄亥俄增加更多工作岗。他知道:这是选举政治学,关乎保守主义长期大业,而不只是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六、总结评论
7740万美国选民给了川普一次重建秩序的机会。很多人断言他必败,但当下现实是:通胀下降、投资上升、就业回暖、市场企稳,让唱衰者啪啪打脸。
川普深知风险,但他更懂时机和使命。他并非盲目冒险者,而是战略闯关者:如果他闯过了,世界经贸以及美国政治版图将被重绘,全球秩序也将改写。
川普「闯关」成功了吗?
在数据上,是的;
在市场上,是的;
在选举路上,他仍在闯——但已经手握先机。
一句话,「轻舟已过万重山」!而更大更美的风景,就在前方!△
(转自「云上迦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