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善良翻转人生 明清时期真实故事(图)
 
守住你的善,那是走向幸福平安的通行证。图为清朝钱维城绘花卉上册杏花。(国立故宫博物院)
【人民报消息】「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人们流传下来的俗话一点也不过时,守住你的善,那是走向幸福平安的通行证。 张百户帮人 救了小儿 明朝宪宗成化初年,高邮卫所(即兵营)有个姓张的百户(官职名),他是从事漕运的差使,乘坐小舟去料理公务。 小舟在湖上遇到大风,翻了船,张百户脱身后,沿著湖堤往前走。望见一条翻了的小舟在波涛中上下沉浮,有人趴在小舟的背面呼号求救,烟雾中辨不出是谁。张百户心里可怜他,喊来岸边的小渔艇,请渔民救援。渔民不肯。 张百户拿出钱给渔民,渔民才把那人救起。救起后张百户才发现那是自己的儿子,因等候父亲遭遇大风吹落,淹在水里半日了,从水里被救起已奄奄一息,再稍迟就会葬身鱼腹了。 张百户救人于危难,却正巧救了自己的儿子。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看来是真实不虚。 高凤翰帮乞丐 善有善报 清朝康乾盛世时有一位杰出艺术家高凤翰,能诗善画,也擅长篆刻,当时的书画家郑板桥的许多印章就出于他之手。 高凤翰一日外出时,偶遇一个失明的乞丐,手里捧著一个瓢向路人讨饭,非常可怜。高凤翰心生怜悯,于是款待乞丐一顿饭,并且在要饭瓢上面篆刻了一段话:「黑地昏天,前路茫茫,著脚难奔天涯,叫不出一碗王孙饭。」 这话语句风雅,再加上当时高凤翰已有名气,因此乞丐捧著这个要饭瓢,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争相请他吃饭,只求能欣赏一番高凤翰的大作,从此该乞丐得到了温饱。后来他去世时,旁人将此瓢卖掉,作为乞丐的安葬费。 乞丐去世后不久的一天夜里,高凤翰梦见乞丐进了他家,说来答谢他的大恩。恰好那天夜里高家的仆妇生了一个儿子,高凤翰悟到这个孩子就是那乞丐转世,因此给他起名瓢儿。 瓢儿长大后也当高家的仆人,比其他仆人更尽心侍候高凤翰。高凤翰晚年得病瘫痪了,瓢儿极用心地侍候他,早晚不离。 知道此事的人都说:高凤翰善有善报,多亏当年帮助那个乞丐,现在才有人如此尽心地服侍他。(参考资料:《双槐岁抄》、《秋灯丛话》)△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16/8949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