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香港面临创纪录财政赤字的挑战(图)
 
资料图:2022 年 10 月 16 日香港城市景观的全景。 (Photo by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香港在经历一系列巨额赤字之后,正面临30年来最严峻的财政考验,专家敦促政府在经济动荡之际应谨慎削减开支。官方数据显示,在过去四年中,香港有三年的年度赤字超过200亿美元。 上一次香港出现一系列赤字是在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但其规模远小于近年的赤字。 据美国之音报导,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星期日(2月23日)表示,过去几年的财政赤字是由「内外环境挑战」造成的,星期三(2月26日)将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加强版「财政整合」策略。 陈茂波表示,新财政预算案在维持和改善民生服务的同时,将「严格管控公共开支」,并在顾及香港竞争力及「用者自付」原则的前提下,适度开源。 他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香港需紧握未来发展机遇,尤其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创新应用及新增长点,以推动经济增长,助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新动能。 尽管陈茂波此前预测「三年左右」可望恢复财政盈余,但前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向法新社表示,这种赤字情况不仅仅是由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周期造成的,还有地缘政治、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将香港与本地区的其他经济体如新加坡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其他经济体的表现要好得多,」张炳良说。 在北京镇压香港民主抗议活动、2020年实施《香港国安法》后,香港的国际声誉受到打击,导致企业和高薪人才加速外流,也加剧了财政困境。 2020年,新加坡和香港都因疫情而出现巨额赤字,但前者能够将支出相对于收入做了更好地控制。随著企业从香港外移至新加坡,有助于新加坡财政目标的表现优于预期。 「过去,我们认为香港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现在我们必须对这种假设更加谨慎,」张炳良表示。他说,香港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平衡收支,也在于在中美关系紧张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实现财政可持续性。 土地销售暴跌 香港《基本法》要求港府必须「力求实现财政平衡」,为英国统治时期的遗绪。1997年主权移交中共后,香港继续保持低税率,并依靠土地相关收入补充财政,通过出售土地给资金雄厚的开发商来增加收入。 去年,香港通过这种方式仅征收了25亿美元,而2018年的峰值曾达到212亿美元。 「(土地相关收入)本身是造成(财政)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刘洋对法新社表示。他说,香港的土地市场非常不活跃,房价也在下跌,这是人们不愿意交易的原因之一,所以没有税收收入。 香港连续三年财政赤字的前景引发了公众关于如何减少开支的争论。 「所有新举措都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因此(政府)将更加自律、更加谨慎,」刘洋说。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即将发表的预算演讲中将把最新的赤字定为「1000亿港元以下」,并根据发债所筹集的资金进行调整。 有人呼吁取消对60至64岁年龄层的交通补贴,因为随著香港人口老化,该补贴可能会成为政府的一大负担。 香港立法会议员黄俊硕警告不要削减公务员的工资,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民间部门的雇主效仿,但他敦促港府精简机构。 「长期来看,我们可以大幅减少政府目前雇用的人力,」黄俊硕对法新社表示。△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24/8899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