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奇譚(412)老僧、猛虎、隱士和倀鬼
《傳奇》
【人民報消息】唐穆宗長慶年間,有一位名叫馬拯的隱士,性情平和恬淡,喜歡游山玩水,不管那山有多陡峭險峻,他都能夠攀登並游覽。有一陣子,他住在湘中,便登上衡山的祝融峰,順道拜訪山上一位名叫伏虎師的僧人。
來到寺廟,見佛堂中莊嚴精潔,供奉的水果食物馨香撲鼻,擺設的器皿都是銀制的。在佛榻上坐著一位老僧,兩道雪白的長眉,身形魁梧,樸素粗獷,他見到馬拯很是高興。馬拯身邊有一個幫他背包袱的僕人,老僧道:「借您僕人到山下縣裡買一點鹽和乳酪可以嗎?」馬拯答應了,之後那僕人便帶著錢下山去了,過了一會兒那老僧也不知了去向。
不多時,有一個名叫馬沼的隱士,也是獨自上山來的,他見到馬拯,格外欣喜,又告訴他說:「我上山來時在路上遇見老虎正在吃一個人,也不知是誰家的兒子。」又說了那人的穿著,馬拯一聽,正是他帶來的那個僕人,不禁大為驚駭。馬沼又道:「我遠遠望見那老虎把人吃光後,就脫掉虎皮,穿上了僧服,變成了一個老和尚。」馬拯聞言更加驚恐。
等到馬沼見到廟裡的老僧,便悄悄對馬拯說:「就是這個人。」馬拯對老僧道:「馬隱士上山來,說我的僕人走到半山腰時,被老虎殺害了,這可怎麼辦?」老僧怒道:「貧僧這地方,山中沒有虎狼,草裡沒有毒蟲,路上沒有毒蛇,林中沒有鴟鴞,不要聽別人亂說。」但馬拯仔細觀察老僧的嘴角,發現上面還沾有殷紅的血跡。
到了夜裡,馬拯、馬沼二人住在廟中的食堂裡,把門牢牢鎖好,之後點起蠟燭靜待起來。等到夜深後,便聽到院子裡有老虎吼叫的聲音,之後老虎便用腦袋撞向房門,但多虧房門足夠結實,所以老虎沒能沖進來。二人驚恐萬分,在食堂裡的羅漢像前焚香禱拜,過了很久,聽到佛像吟詩道:「寅人但溺欄中水,午子須分艮畔金。若教特進重張弩,過去將軍必損心。」二人認真聽完這首詩,之後解讀道:「寅人,是指虎;欄中,是指井;午子,是指我們倆;艮畔金,就是銀器。」剩下的兩句則暫時解讀不出來。(註1)
(註1):虎屬寅,所以寅人指虎;井四周有欄桿,所以欄中指井;馬屬午,二人都姓馬,所以午子指馬拯、馬沼;艮畔金,金加艮即銀耳。
等到天亮後,老僧來敲門說:「二位郎君起來喝粥了。」二人才敢把門打開。等到吃完粥,二人又計劃道:「這和尚還在,我們該怎麼下山?」於是騙老僧說:「井裡有異常。」讓老僧去井邊看看,之後等老僧趴在井邊看時,就趁其不備一把將其推進了井裡。老僧掉進井中,瞬時便化作了一頭老虎,二人便又往井裡扔石頭,把他砸死了。之後二人帶上廟中的銀器,便下山去了。
快天黑時,他們遇見了一個獵人,正在道邊設定(弓咼)弓(註2),在樹上有他搭的一個棚子做為居處。他對二人說:「別碰到我的機關。」又說道:「離這裡不遠正有很多老虎出沒,何不先上到棚子裡來?」二人一聽有老虎都嚇了一跳,於是便躲進了樹上的棚子裡。
(註2):(弓咼)弓是一種弩箭機關,大概踩中後就會箭射出來吧。
夜深後,路上忽然走來了三五十人,其中有和尚也有道士、有男人也有女人,有人在唱歌,又有人在跳舞。一行人走到埋伏有(弓咼)弓的地方,見到陷阱都大怒道:「白天時被兩個賊人殺了我們的老和尚,如今正在追捕他們,現在又有人想要害我們將軍。」於是上前把陷阱破壞掉,然後走了。
馬拯二人聽到那些人的話,便問獵人他們是甚麼人,回答說:「這些是倀鬼,都是被老虎吃掉的人,這是走在前面在為老虎開道罷了。」二人又問獵人的姓名,回答:「我叫牛進。」二人大喜道:「佛像詩的下兩句也應驗了,特進,就是牛進;將軍,就是指這頭老虎。」(大牛謂之特,所以特進指牛進)於是勸獵人再去把陷阱設好,獵人同意了。他下去重新弄好陷阱,剛回到棚子裡沒多久,便將一頭老虎一路咆哮著走過來,前腳一踏中陷阱,弩箭便立即發射出來射中了它的心口,倒在地上死掉了。
過了一陣子,之前的那群倀鬼又跑回來,趴在老虎身上哭得特別傷心,一邊說:「是誰又把我們將軍殺了?!」二人怒而叱責他們:「你們這些無知的笨鬼,你們被虎咬死,我如今給你們報了仇,你們不能道謝,卻還要甚麼將軍,豈有變成鬼卻還不靈光像這樣的?!」於是那群鬼才不吭聲了。
之後,忽然有一個鬼對二人道:「我都不知道將軍是老虎,聽完郎君的話,我才醒悟過來。」於是站在老虎旁邊對著它罵了一通,之後又感謝了二人,便離開了。等到天亮後,二人便把銀器分給了獵人一些,之後回去了。——《傳奇》
原文:
唐長慶中,有處士馬拯性沖淡,好尋山水,不擇險峭,盡能躋攀。一日居湘中,因之衡山祝融峰,詣伏虎師。佛室內道場嚴潔,果食馨香,兼列白金皿,於佛榻上見一老僧眉毫雪色,樸野魁梧。甚喜拯來,使僕挈囊。僧曰:「假君僕使,近縣市少鹽酪。」拯許之。僕乃挈金下山去,僧亦不知去向。俄有一馬沼山人亦獨登此來,見拯,甚相慰悅。乃告拯曰:「適來道中,遇一虎食一人,不知誰氏之子。」說其服飾,乃拯僕夫也。拯大駭。沼又雲:「遙見虎食人盡,乃脫皮,改服禪衣,為一老僧也。」拯甚怖懼,及沼見僧曰:「只此是也。」拯白僧曰:「馬山人來雲,某僕使至半山路,已被虎傷,奈何?」僧怒曰:「貧道此境,山無虎狼,草無毒螫,路絕蛇虺,林絕鴟鴞。無信妄語耳。」拯細窺僧吻,猶帶殷血。向夜,二人宿其食堂,牢扃其戶,明燭伺之。夜已深,聞庭中有虎怒,首觸其扉者三四,賴戶壯而不隳。二子懼而焚香,虔誠叩首於堂內土偶賓頭盧者。良久,聞土偶吟詩曰:「寅人但溺欄中水,午子須分艮畔金。若教特進重張弩,過去將軍必損心。」二子聆之而解其意,曰:「寅人虎也。欄中即井。午子即我耳。艮畔金即銀皿耳。」其下兩句未能解。及明,僧叩門曰:「郎君起來食粥。二子方敢啓關。食粥畢,二子計之曰:「此僧且在,我等何由下山?」遂詐僧雲:「井中有異。」使窺之。細窺次,二子推僧墮井,其僧即時化為虎,二子以巨石鎮之而斃矣。二子遂取銀皿下山。近昏黑,而遇一獵人,於道旁張弓,樹上為棚而居。語二子曰:「無觸我機。」兼謂二子曰:「去山下猶遠,諸虎方暴,何不且上棚來?」二子悸怖,遂攀緣而上。將欲人定,忽三五十人過,或僧,或道,或丈夫,或婦女,歌吟者,戲舞者,前至弓所。眾怒曰:「朝來被二賊殺我禪和,方今追捕之,又敢有人張我將軍。」遂發其機而去。二子並聞其說,遂詰獵者。曰:「此是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二子因徵獵者之姓氏。曰:「名進,姓牛。」二子大喜曰:「土偶詩下句有驗矣,特進乃牛進也,將軍即此虎也。」遂勸獵者重張其箭,獵者然之。張畢登棚,果有一虎哮吼而至,前足觸機,箭乃中其三班,貫心而踣,逡巡。諸倀奔走卻回,伏其虎,哭甚哀曰:「誰人又殺我將軍?」二子怒而叱之曰:「汝輩無知下鬼,遭虎齒死。吾今為汝報仇,不能報謝,猶敢慟哭。豈有為鬼,不靈如是?」遂悄然。忽有一鬼答曰:「都不知將軍乃虎也,聆郎君之說,方大醒悟。」就其虎而罵之,感謝而去。及明,二子分銀與獵者而歸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