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7月10日发表
人气:10,305 分享:
|
|
苏州出台「过紧日子」十措施 显示政府财政困难 |
|
【人民报消息】《人民日报》7月1日发表题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文章表示,将「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作为每季度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情况评估的重要因素。近日,苏州市公布「习惯过紧日子」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公务车未满10年不报废、闲置房产要拍卖等。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在中共「七一」党庆当天,《人民日报》发表要求各地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文章,敦促各地政府将「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作为每季度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情况评估的重要因素。还表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围绕当好「金算子」、管住「一揽子」、防止「开口子」等。
文章强调,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需要。
「习惯过紧日子」显示政府财政困难
时事评论人士朱牧本周三(10)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当政府运作出现资金问题之时,从不正面告诉老百姓,类似现象不断重复。他说:「每一次闭关锁国遇到大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不会直接说问题,他就会用一些冠冕堂皇的其它问题来引导或者忽悠老百姓。比如说中国搞闭关锁国的时候有很多口号,叫艰苦奋斗等,为了应付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
朱牧认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搞「大跃进」,发展「人民公社」以至于粮食欠收提出「节约用粮」,官方都是通过口号转移民众的焦点。
江苏网民尹先生说,当地居民都知道苏州政府财政极其困难,一些企事业单位除了减薪,有的连工资都发不出:「大家都知道目前政府出了什么问题,只是很多地方一些人不愿意说,不让说。尤其是政府他们知道目前入不敷出,问题就多了。」
官媒上述文章发表一周后,苏州市政府对「习惯过紧日子」作出实质性回应。据《现代快报》报道,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在资产方面,要推进低效运转资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闲置土地、房产等要采取置换、出租、拍卖等方式深化盘活利用。全面推进资产跨地区、跨系统、跨层级调剂使用。
《措施》还提出,今年底前,苏州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全面建立资产「修旧利废」(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服务体系。同时加快资产资源共享共用,今年底前全市党政机关集中和相邻办公区之间会议室、公共服务设施要全面共享共用。
苏州网民魏虹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政府财政困难,还鼓励公职人员「下海」经商:「现在又出来一个通知,就是允许公职人员到企业去,或者开办企业,去创业。你想一想,这不是财政困难吗?」
《措施》提出,严格公务用车使用年限未达到10年和行驶里程未达到10万公里原则上不予更新;更新购置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达到100%;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光伏(太阳能)项目可建尽建,明年底前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县级以上行政中心要达到60%以上。同时常态化开展党政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工作。列入当年度全市跨部门通用类集采品目的物品(含耗材等),须在市集中采购系统内进行采购,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
公安系统提出要坚持过紧日子
不仅苏州,浙江也出现类似通知。据《人民公安报》7月5日报道,浙江省公安厅近日也发布「厅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坚持过紧日子26条措施」,内容包括:对可继续使用的或经维修后可正常使用的设备,经维修后进入「公物仓」进行再分配利用。鼓励在厅机关食堂就餐、以每年10%的比例递减办公耗材申领额度、严格执行空调开启条件和温度设定标准等。
中共政府首次提出「过紧日子」的概念是在198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形势较为紧张,中央政府为了确保财政的稳定和发展,提出了要「过紧日子」的政策。三年前美中贸易摩擦激烈时,提出准备过紧日子,最新的提法是「习惯过紧日子」。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10/83858.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1. 魏凤和李尚福谁的问题更大 秦刚软著陆(图)
( 198,985次)
2. 丁薛祥任新职 中南海释放三大政治信号(图)
( 194,632次)
3. 十年了,习近平还在担心军队政变吗
(174,977次)
4. 破天荒!中共两任防部长被同时双开 专家:内乱的开始(图)
( 173,411次)
5. 当党魁被中共抛弃时 习的下场跟他们一样惨?(图)
( 167,511次)
6. 他们的下场 习的前车之鉴(图)
( 162,888次)
7. 干了这事必倒大楣 哈尔滨四任政法委书记全落马(图)
( 161,904次)
8. 江西原副省长洪礼和落马 曾登机延误与乘客对骂
(151,987次)
9. 传贪腐超27亿 落马唐山医院院长背后有大人物 (图)
( 150,605次)
10. 习近平内部讲话曝光 三中全会倒退70年!(图)
( 149,126次)
11. 中共一天清算两防长 重演明末亡朝败象(图)
( 148,839次)
12. 习近平前往青海宏觉寺有用意 习仲勋曾在此为十世班禅送行
(147,691次)
13. 军头罕见赴延安祭旗 三中全会陷维稳魔咒(图)
( 143,522次)
14. 习近平恫吓军头 准备打内战(图)
( 142,822次)
15. 袁红冰:中南海重重危机 三中全会后加速败亡
(141,588次)
16. 李强遭暗批 房地产三信号大不妙!(图)
( 139,003次)
17. 中共火车头不行了 上海一举动引网友热议(多图/视频)
( 138,300次)
18. 路线思想未统一致延迟? 三中全会终于宣布7月15日召开
(130,696次)
19. 喊「中国经济不能下猛药」 李强言论为何遭下架?(图)
( 126,286次)
20. 史上最邪恶的大屠杀仍然在中国继续发生(图)
( 122,462次)
21. 江泽民把军队变烂泥 习深陷其中难自拔(图)
( 119,451次)
22. 中共史上的特大外交丑闻
(118,214次)
23. 调查:在英港人赞成取缔香港驻英经贸处(图)
( 101,306次)
24. 天意!灵隐寺发大水这件事有关?(图)
( 97,699次)
25. 美国特拉华州众议院通过决议谴责中共活摘器官(多图)
( 88,617次)
26. 定陵发掘酿惨剧 天网恢恢饶过谁(图)
( 87,408次)
27. 洛杉矶「六四」抗议活动参与者家属在中国遭警方恐吓(图)
( 82,063次)
28. 银行坏账惊涛骇浪 金融业担心的消息来了(视频)
( 81,804次)
29. 发表言论触怒中共 吉林大学外籍教授被驱逐
(81,474次)
30. 异议作家邓聿文及家人遭中共网暴(图)
( 80,132次)
31. 中国异见人士权平抵美欲申请庇护 现正拘留中
(78,418次)
32. 热情被折腾完了 外资另择良配撤离中国(图)
( 74,097次)
33. 「每一次纪念709,都是对中共政权的一次警告」(图)
( 71,817次)
34. 人权律师王全璋:「709大抓捕」是人生大灾难(图)
( 71,767次)
35. 中共三中全会前夕 各地严控异议人士和访民(图)
( 71,513次)
36. 日本使馆降半旗致哀胡友平 告诉中国人两件事(图)
( 70,960次)
37. 数百中国游客在越南挥血旗 旅行社被罚5150万盾(图)
( 70,567次)
38. 金正恩像章公开亮相 曾经的毛像章去哪儿了(图)
( 70,254次)
39. 孩子在校验血不通知家长 细思极恐(图)
( 69,616次)
40. 中国灾情 外国领导人为何不再慰问华人和捐款(图)
( 69,592次)
41. 胡锡进惨叫:我也被割韭菜
(65,322次)
42. 普京也被割韭菜 中共这老毛病一直没改(图)
( 64,215次)
43. 从「国粹红」到反共 白发婆婆二次移民的漂泊人生(图)
( 63,970次)
44. 多个不利消息传出 中国经济有翻身的机会吗?(多图/视频)
( 62,869次)
45. 为保水库泄洪 多省市发生洪灾多人遇难(多图/视频)
( 61,293次)
46. 欧洲新议会形成 降低中共经济胁迫成为共识(多图)
( 61,050次)
47. 网友热议:为何中共不公布杀胡友平凶手照片?(图)
( 60,980次)
48. 投入中共怀抱 泰国得到什么?(图)
( 60,636次)
49. 三中全会插改革假旗 人民公社还魂大饥荒难逃(图)
( 60,083次)
50. 长大的女孩:法度加入神韵的故事(多图)
( 59,843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