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共央妈财爸组合拳 被指回避产能过剩问题
 
【人民报消息】面对经济增长放缓与投资者信心动摇的双重压力,北京当局近日加码财政和金融政策,希望通过刺激措施稳定经济,以扭转下行趋势。然而,尽管政府出台了利率下调、财政扩张等一系列举措,但核心的产能过剩与国内消费不足问题依然未被触及,引发外界对其经济转型决心的质疑。 据自由亚洲电台引述华尔街日报周五的报道称,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6%,低于市场预期,也低于第二季度的4.7%。这表明在全球经济环境趋紧及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经济压力仍在加剧。面对这一情况,北京当局近期转向更积极的财政与金融支持,包括降息、放宽银行贷款条件,并加速政府支出。然而,经济学家指出,这些措施虽能在短期内提振市场情绪,但未能有效解决深层次问题。 彭博社周五报道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已宣布,将在未来几日内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以期降低融资成本并稳定股市。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计划通过一项规模或达数千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方案,以提振增长。然而,由于当局在应对房地产危机和地方政府债务方面举步维艰,政策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 上述报道还认为,尽管近期中国股市经历了大幅反弹,尤其是在宣布降息和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后,市场信心依然脆弱。过去几周内,股市波动剧烈,显示投资者对北京政策的长期效果持怀疑态度。许多分析师认为,要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需要更大力度的消费刺激,但目前政策更多集中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与扶持投资,而非推动消费。 与此同时,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也配合政策,降低了存款利率,希望以此激励信贷需求并维持盈利能力。然而,银行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反映出信贷需求疲软与经济疲态仍未根本改善。 回避核心问题,经济转型前景不明 尽管财政与金融措施接连出台,北京当局依然回避了产能没有出路这一结构性的根本问题。中共长期依赖投资与制造业的经济模式导致产能过剩,而国内消费占GDP比重过低,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另据本台周四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当日公开演讲中也指出,中国高储蓄率与低消费是其经济疲软的根本原因之一。耶伦批评中共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提振内需,并表示美国将继续维持对中共的关税政策,直至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进展。国际社会对中共不公平竞争的质疑日益加深,多国正在探索相关反制措施。 展望未来,多数专家认为,北京的短期刺激很难带来中长期增长。虽然政府近期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紧张情绪,并在国庆假期期间带动了房地产销售的短期回暖,但这些措施缺乏针对性,尚不能根本扭转当前中国经济的颓势。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0/19/8588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